首先,微調成績。會微調成績的學校一定不只常春藤,也少有老師會白目到微調成績調到名次發生變動。為了少當一些或多當一些學生,或者為了成績好看,大學也會微調成績,甚至有開根號乘以十這種大幅度的「微調」。至於篡改,十之八九是為了繁星計畫的甄選,而且榜單好看一點,招生也容易一點。
其次,繁星計畫理念與實踐。繁星計畫聲稱其理念是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剛看到它九七年榜單愣了一下,1 60頁的榜單台北縣市佔了20頁,不過台北縣市的高中生佔了全國高中生人數的三分之一,這樣的結果看似合理(參考高中概況表(87~96 學年度)),2 我沒仔細去數,大致看來各縣市的錄取人數佔榜單跟該縣市高中生人數佔全國高中生人數的比例看起來還算合理。看起來至少就繁星計畫的「受惠」人數分部而言,區域是平衡了,但是照顧弱勢呢?從它的錄取方式完全看不出來哪裡有照顧到弱勢了。完全以成績為考據,跟推甄有什麼兩樣?這是在保障有條件把成績保持在第一名的學生還是在照顧弱勢?繁星計畫各縣市的「受惠」人數照比例分部,不代表偏遠地區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因此提升,更不代表偏遠地區學生進入所謂名校的機會有因此提升,名校收到各地區菁英的機會有因此提升了。台北縣市有這麼偏遠?台北縣市的公私立高中有這麼多弱勢?名額佔了全國弱勢高中生的三分之一而且還不乏所謂的貴族學校跟明星高中(抱歉,不是針對你/妳們)。
關於「弱勢」
有一篇報導說常春藤高中的升學率在中部地區各校屬「弱勢」。靠,「國內升學」弱勢不代表該校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或生存競爭上屬於弱勢,尤其它又是貴族學校(如果它不是,當我沒事亂吠)。另外,我想大部分的「弱勢」族群念的大概都是職業學校,而不是普通高中。連參考書都買不起,沒錢去補習班,甚至還要幫忙家計的學生,能在國中基測取得夠優秀的成績進入「公立」高中的有多少?就讀高中或普通科後,能在一連串的考試維持優異成績去申請繁星的又有多少?所以要照顧弱勢應該去看看職業學校或國中畢業後沒有再升學的人(或許有人在這兩個族群中只看見混混跟飆仔),而在下即將畢業的學校,號稱技職龍頭的天大地大正努力封殺技職生的升學機會。
話說回來,誰說繁星計畫的目的是要實現其理念,就像聯合國不也以維護世界和平之名行劫貧濟富之實,繁星計畫當然也可以打著「照顧弱勢、區域平衡」之名,行鞏固「菁英教育」之實。國家是為財團服務,教育也是。繁星計畫只不過就如諸多國家政策一樣,是在締造一個利於財團或富人統治的社會,繁星不過是為加速塑造M型社會盡一分力而已。對繁星失望是因為我們對它有錯誤的期望。(這一段好像太犬儒了)
人性如此
在回應裡面,happyjulie 提到一個有趣的結論
為了讀到好學校,大家都不擇手段啊!
這個結論隱含了一個假設(或許是事實):「大家都想讀好學校」
假設這個前提是成立的,為什麼人們會「不擇手段」
愛子/女心切
老師為了學生好,或者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必然會利用各種管道讓學生上名校。
恐懼
害怕沒有好看的學歷就沒會錢途堪慮,害怕沒有好看的文憑會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當恐懼凌駕於一切(說道德會不會太沈重?)人們就會不顧一切抓住任何一根浮木,爭奪所有可能的資源,即使有人更需要這些資源。
虛榮
童話故事裡的皇后總是為了成為世上最美的人,想方設法除掉美麗的公主,即使公主什麼也沒做,只不過就是比較美。人就是想成為 spot light,某人眼中的 spot light,或某群體中的 spot light,或許這樣才有存在感。金融業股勵業績,出現了雙卡風暴及次貸風暴。社會鼓勵名校,名校只要第一名,所以舞弊偽造出現了。
另一個有趣得現象出現在多元入學。多元入學本來是鼓勵有其它非「考試唸書」等才能的人唸大學,但是多元入學實施後,變成家長想辦法讓(強迫)孩子符合多元。當然多才多藝很好,我也很羨慕,只不過覺得這個現象很荒謬…
感謝匿名網友的回應
首先,很抱歉讓你/妳有被污名化的感覺。
如我在本文所提到:繁星計畫各縣市的「受惠」人數照比例分部,不代表偏遠地區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因此提升,更不代表偏遠地區學生進入所謂名校的機會有因此提升。
我認為,繁星計畫如果真要實踐「區域平衡」,就不該按照各縣市高中生的人數來分配錄取名額(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而是要增加鄉村名額。畢竟都市學校的學生,尤其是明星公立高中,他們/她們用推甄或其它多元入學方案就可以就讀國立大學或私立老牌名校了。如此才能達大學教育的區域平衡,這樣對縮短城鄉差距及促進階級流動才有積極的意義,否則,繁星的實質意義不過為了從各縣市搶人而試辦的。這是我個人對教育的期望,我看著政府讓我們背債不是為了等著看現在布爾喬亞的子弟在下一個世代繼續領導社會,或者繼續佔菁英圈子的絕大多數。(我很不想用菁英這個字眼,但是這些人對社會特別有影響力,這些人的意見往往被視為民意)
我很樂觀地相信,至少就鄉村地區而言,繁星是有正面成效的。當然,我也相信要錄取繁星是必需付出努力的。什麼考試/方案/甄選不需要?都市學子、貴族學校的子弟也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維持優異的成績。只不過繁星既然是以「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就更應該將這些名額集中在鄉村地區,就我的理解,繁星不是一個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實施齊頭式平等的計畫。我期望能有像你/妳這樣的學生受惠於繁星計畫,這不是對弱勢的同情,這是建構更平等的社會所必需。
最後,衷心恭喜你/妳金榜題名,並祝你/妳有個愉快充實的大學生活。
感謝 Jey 的回應
的確,我對繁星計畫有誤解。我一直以為繁星是一個現行體制的配套措施,用來發掘非都市、明星高中的優秀學子,平衡城鄉差距,而適用對象為過去數年未曾有畢業生進入名校就讀的高中且家庭平均收入較低的縣市。這樣的認知是來自於一些標榜繁星「照顧弱勢及區域平衡功效」的新聞及公告,例如率先提出繁星計畫的清華大學還特地設立的「繁星獎學金」給「無力負擔註冊費/生活費者,或與課內外學習活動相關之特殊需求者」,另如這篇新聞穚。當然,這些都不表示錄取繁星的學生必需符合經濟弱勢及來自於管道貧乏之縣市的標準。
我不得不承認我對繁星計畫的認知是錯誤的,對它的期望也太過苛刻。
註:
1 97繁星榜單
2 高中概況表(87~96 學年度)
96台北縣市高中生人數為 26,523,佔全國總高中生人數85,881的 30.88%。
參考資料與延申閱讀
常春藤校長下台 給孩子樹立榜樣
繁星計畫只不過原本幾個拿了五年五百億的大學,自以為聰明和有社會責任,弄出來疊床架屋的入學管道。說是大方,實際上卻是要各校前百分之一的應屆畢業生才有申請資格,擺明了是假大方,真搶人。
但無論如何,這些蛋頭畢竟是一番好意,希望能夠讓弱勢的學生有出頭天。
可是沒想到,常春藤這種「私立雙語」高中,也利用這樣的管道來推薦學生,這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應該不錯,否則念不起這樣的雙語高中。因此,不僅他們是經濟上優勢族群,利用他人的善意,看似公平但實則排擠了弱勢學生的入學機會,而且他們竟然還偽造成績!
繁星夜寐
1)我認為議題只是激發思考的一個碰觸點,是進入一個天地的入口。
2)除此,議題過於紛擾,更且,不斷反覆與冒出的快速,讓我覺得社會活像是腸躁症患者。為何是腸躁症?請見網頁說明:如果你有腸躁症,你的消化道構造是正常的,但是功能運作不正常。
繁星計畫宗旨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由「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25 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陽明大學、長庚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元智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及中原大學)經教育部核定辦理「97 學年度大學繁星計畫招生」(以下簡稱本招生),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共同規範
各大學之錄取原則,依序如下:
1. 以大考中心公佈之97 學年度學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各單科或總級分之「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作為檢定標準。
2. 以學生高一、高二各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全校排名百分比比序,百分比小者優 先錄取(例如:甲生全校成績排名前1%,乙生全校成績排名前2%者,兩者均符合 學測檢定標準,於推薦至同一校系時,則甲生優先錄取)。
3.
經前揭第2 項原則比序相同者,以各大學自訂之條件(學測各單科級分或總級分 成績或高一及高二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歷史、地 理、高一三民主義、高二公民等11 科各單科學業成績總平均全校排名百分比。) 比序,擇優錄取。
常春藤高中涉偽造成績 檢方搜索
常春藤成績造假影響學子權益 家長怒:教部須解決!
竄改學生成績? 常春藤高中喊冤 教育部不排除減班懲處
為繁星計畫修改成績 常春藤中學:很多學校也這樣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高中涉造假 校長恐得走路
教育部指出,繁星計畫的精神就在提供社區、偏遠地區的優秀學生,有較多機會上好大學,即使學測成績不如都會區的明星高中,也有希望上理想中的大學校系,所以在校成績為入學基準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調整成績並非造假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出包!老師可隨時上網改成績
繁星疑造假》是調整非竄改 校方:別校也該查
如果教育部撤銷學生的入學資格,會讓師長很心疼,這些孩子並沒有錯,只是報名、應考,為何要承擔這些責任?
繁星疑造假》為繁星改成績 上榜生恐被刷下
清大教務長王天戈表示,不要因為個案質疑繁星計畫的美意,但建議修改制度,讓更多偏遠地區的高中生進大學;該校副校長葉銘泉建議高中各班打成績前,可先討論一下,讓各班標準一致,送出成績後就不要再改,避免爭議。
貴族學校高收費 升學率普通
高中部設立以來,升學率在中部地區各校屬「弱勢」,排名不算太好,連中等都擠不上,基測入學成績二百廿分上下。
台大全面清查 僅常春藤異常
台大表示,十餘年前大學推甄上路時,即傳出有高中製造在校成績百分比、社團幹部、競賽表現等資料,台大後來一律將上述推薦資格取消,學生仍得憑學測成績篩選進入第二階段,杜絕高中竄改成績的動機。
繁星計畫照顧偏鄉學生 三門檻把關錄取
校方出錯 死不認錯
我國各項升學管道都建立在信任學校及學生基礎上,但常春藤高中為了衝升學率,疑似造假、微調學生成績報名繁星計畫,已衝擊到信任基礎,還振振有詞說「很多高中都這樣」。
常春藤9人刷下 1落榜生卻上
常春藤高中微調學生成績案有驚人發展。繁星計畫彙辦中心台灣大學依常春藤高中提供的卅七位學生原始成績重新分發後,昨天公布結果,原錄取十一人中,九人被刷下來、一人維持原錄取結果、另一人改錄取其他志願。但原來落榜考生中,竟然有一人可以錄取聯合大學。
何卓飛表示,繁星計畫的推動,是基於招生大學和高中間的互信原則。現在常春藤高中疑似造假成績,已衝擊到繁星計畫的公平性。
原本一直不太懂繁星計畫的意思
回覆刪除直到爆出這件事情才了解原來是這一回事...
唉
結論:為了讀到好學校,大家都不擇手段啊!
人性如此...
回覆刪除妳的結論很有趣
為了讀到好學校,大家都不擇手段啊!
因為它隱含了一個假設(或許它是事實):「大家都想讀好學校」
假設這個前提是成立的,為什麼人們會「不擇手段」
愛子/女心切
老師為了學生好
或者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
必然會利用各種管道讓學生上名校
恐懼
害怕沒有好看的學歷就沒會錢途堪慮
害怕沒有好看的文憑會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
當恐懼凌駕於一切(說道德會不會太沈重?)
人們就會不顧一切抓住任何一根浮木
爭奪所有可能的資源
即使有人更需要這些資源
虛榮
童話故事裡的皇后總是為了成為世上最美的人
想方設法除掉美麗的公主
即使公主什麼也沒做
只是比較美
人就是想成為 spot light
某人眼中的 spot light
或某群體中的 spot light
或許這樣才有存在感
金融業股勵業績
出現了雙卡風暴及次貸風暴
社會鼓勵名校,名校只要第一名
所以舞弊偽造出現了
另一個有趣得現象出現在多元入學
多元入學本來是鼓勵有其它非「考試唸書」等才能的人唸大學
但是多元入學實施後
變成家長想辦法讓(強迫)孩子符合多元
當然多才多藝很好,我也很羨慕...
你好,我是今年繁星錄取生
回覆刪除看到你的文章心裡也浮現許多想法
原本擬定了幾千字回響,但總歸這議題本身就具有矛盾,再多的字也不能解釋或釐清什麼。
推甄和繁星本身的前提就是以大考成績作為門檻依據,所謂多元才藝是其次罷了;而繁星計畫的門檻不只多了學測成績,校內成績排序更為重要,官方說法是為了讓偏遠的優秀孩童有機會和明星學校競爭(好像這點有些人就是不懂),但事實上仍舊是保障成績好的學生
我想你會覺得不平的是為什麼教育部甚至國家不肯多關心多辦措施來因應弱勢,但所謂的弱勢的定義實在太模糊了。舉我為例,我身在鄉村,競爭力和師資是遠不如都市的,加上我是小考小錯大考大錯的,那我算繁星裡面所說的弱勢?還是你所定義的弱勢?
這次繁星的問題不是旁觀者能辨其清濁的,畢竟這是前所未有的一項政策,請問你真的了解繁星嗎?你參加過嗎?假如你身在鄉村努力考上了你還會這麼想嗎?
政策一開始實施本就有許多毛病與不公,但絕對不能扭曲原本政策的美意。對你而言覺得這項政策根本保障不了弱勢,校方微調作弊照顧校內成績好的人就好啦!那你這想法根本大錯特錯!甚至對不起那些真的被視為弱勢百般忽略而認真努力上榜繁星的學子,你的說法好像每個學校真的都在繁星上面微調動手腳!小小的常春藤豈能因此敗壞整個制度的運行?讓人真的以為大家都不擇手段上好學校。
有努力過真的努力過問心無愧的努力過上繁星反被汙名化那種結果是格外痛苦的。
教育本存在許多不公
首先,很抱歉讓你/妳有被污名化的感覺。
回覆刪除如我在本文所提到:繁星計畫各縣市的「受惠」人數照比例分部,不代表偏遠地區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因此提升,更不代表偏遠地區學生進入所謂名校的機會有因此提升。
我認為,繁星計畫如果真要實踐「區域平衡」,就不該按照各縣市高中生的人數來分配錄取名額(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而是要增加鄉村名額。畢竟都市學校的學生,尤其是明星公立高中,他們/她們用推甄或其它多元入學方案就可以就讀國立大學或私立老牌名校了。如此才能達大學教育的區域平衡,這樣對縮短城鄉差距及促進階級流動才有積極的意義,否則,繁星的實質意義不過為了從各縣市搶人而試辦的。這是我個人對教育的期望,我看著政府讓我們背債不是為了等著看現在布爾喬亞的子弟在下一個世代繼續領導社會,或者繼續佔菁英圈子的絕大多數。(我很不想用菁英這個字眼,但是這些人對社會特別有影響力,這些人的意見往往被視為民意)
我很樂觀地相信,至少就鄉村地區而言,繁星是有正面成效的。當然,我也相信要錄取繁星是必需付出努力的。什麼考試/方案/甄選不需要?都市學子、貴族學校的子弟也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維持優異的成績。只不過繁星既然是以「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就更應該將這些名額集中在鄉村地區,就我的理解,繁星不是一個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實施齊頭式平等的計畫。我期望能有像你/妳這樣的學生受惠於繁星計畫,這不是對弱勢的同情,這是建構更平等的社會所必需。
最後,衷心恭喜你/妳金榜題名,並祝你/妳有個愉快充實的大學生活。
且容我打個岔。(或許你會覺得這是亂入)
回覆刪除我對你提到的「不該按照各縣市高中生的人數來分配錄取名額」作為對繁星計畫的批評,感到些微不解。
昨晚點了貴部落格提供的97繁星計畫榜單,又到繁星計畫網站確認過其宗旨:「……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若我的理解無誤,有資格申請繁星計畫的是全國高中生(甚至是海外學生),而申請前提(同時也出於檢定之需)是這些學生都需要參加學測。
因此在我看來,台北縣市學生佔榜單1/3的比例,是合理的。
至於你原文提及的「弱勢」,實際上是跳脫繁星計畫的脈絡,因為「照顧弱勢中的弱勢」本也就不屬於繁星計畫的考量。
我同意,職業學校的學生由於所處社經背景的不利,致使其文化刺激不足,以致處於「惡性循環」的境況。
要一名國中畢業生,在他15歲的時候,就選擇技職體系作為其「未來」要發展的方向(而且很難變動),看來是在扼殺他往高處爬升的機會。這是制度的僵硬,也是對於「弱勢」不夠觀照之處。
但這與繁星計畫所觀照的弱勢,並無衝突。
Hi, Jey。謝謝妳的回應。
回覆刪除的確,我對繁星計畫有誤解。我一直以為繁星是一個現行體制的配套措施,用來發掘非都市、明星高中的優秀學子,平衡城鄉差距,而適用對象為過去數年未曾有畢業生進入名校就讀的高中且家庭平均收入較低的縣市。這樣的認知是來自於一些標榜繁星「照顧弱勢及區域平衡功效」的新聞及公告,例如率先提出繁星計畫的清華大學還特地設立的「繁星獎學金」給「無力負擔註冊費/生活費者,或與課內外學習活動相關之特殊需求者」,另如這篇新聞穚。當然,這些都不表示錄取繁星的學生必需符合經濟弱勢及來自於管道貧乏之縣市的標準。
我不得不承認我對繁星計畫的認知是錯誤的,對它的期望也太過苛刻。
我記得新聞還有報導一個母親還說如果他的小孩從原本進榜到變成落榜她要從樓上跳下來...嘖嘖..有實力的話不參加這啥鬼計畫也會有學校念,更何況現在學校一堆
回覆刪除若我上一篇回應,造成你的困擾或干擾到你愉悅的心緒,我先為此致歉。
回覆刪除事實上,我無意指稱誤解與否,而是單就北縣市上榜生佔榜單1/3(頁數)一事,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看法而已。
以下涉及價值判斷,你可以不同意,但請容我暫且重申:我要說的只存在於我所說的範圍內,並無任何更多的指涉。
對我而言,繁星計畫是一個矛盾的計畫,因為它的宗旨本身就是矛盾的: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區域平衡」本身是為減少優秀學生外流,以致形成學力不均勻的局面,更期許在目前已是不均的狀況下,將之「矯正」。此處弱勢指稱的是,在區域不平衡的狀況下,囿於社會經濟背景,而無法接受更多課業方面的刺激,以致升學表現未能發展至其資質所應有樣貌之英才。
簡單說,就是希望減少「被錯誤拒絕」的學生。當然,我這樣的說法,是偏重在錄取,而非社會經濟背景與次文化的正義議題,但我同時也不得不否認,繁星計畫確實能夠為社經背景不利的優秀學生開創一條大道,當然,前提是他必須真正的優秀,而這個優秀需要被證明: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
這是個令人困惑的循環問題:當初即考量城鄉差距、升學競爭、文化刺激等的缺少,以致不少真正優秀的學生難以進入真正的好學校,進而影響其大學及未來的經濟生活,當然,在這個地方說穿了,就是「考不好」。然而,參加繁星計畫的學生要怎麼證明自己確實是值得被選取的:成績。(可是,不就是說「考不好」,形成不佳的循環,才以社會正義的角度來辦理這個計畫的嗎?)
再者,出於觀照這群在升學競爭上弱勢學生的構想,為何在宗旨裡又出現「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的字句?
這是制度制定上的疏失?抑或是思考欠缺周全?
平心而論,不論是何者,點閱你附上的清大秘書處發出的說明(http://www.nthu.edu.tw/newsphoto/96news/hotnews-960326.php)過後,對於力倡、催生與愛護繁星計畫的清華大學,深感佩服,也對能在清大受到培育的學生感到歆羨。我相信繁星計畫原有的構想是出於社會正義且美麗的,其創生之時也是出自一顆單純想多多提拔學習環境不利的優秀學生的心。
清大的行動,是任何深具正義感的人都應當肯定的,但如是美好想像並未抹去我的擔憂,常春藤事件只是一個微乎其微,幾乎不足道矣的舞弊事件,我真正擔心的是繁星被污名化的任何論述,伴隨「形式正義」而發生。
而事實上,它已經逐漸形成。
Jey,謝謝妳的回應。我很高興這篇文章能有妳的批判與指教,這對釐清我的思緒及辯證我時論述有莫大的助益。各位的回應讓我更審慎地重新思考繁星計畫及這次的事件,寫文章的除了可以表達不滿宣洩情緒,另一個好處就是讓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的思想並接受多方的檢視。
回覆刪除我很悲觀,也很偏激地認為繁星是一個自欺欺人虛偽的計畫,不過是為了網羅全國能幫學校衝排名、爭取預算的人才。但我現在必需承認,它的確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調和城鄉差距的功效(與成效),而且那些學校也對錄取繁星的學生提供後續經濟上及課業上的幫助,這是很值得鼓勵的。
的確,逐漸形成的污名化對錄取繁星的考生確實不公平。
你客氣了,不到批判與指教,想法也難登大雅之堂。
回覆刪除或許你曾經置身於一個鮮受重視的學習環境,也看過不少學生受到不利環境的影響,如今方格外感嘆。但請別仇視或感到悲觀。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如果船進水了,需要的當是一同齊心盡力補救。
很高興你這麼關心教育中結構性的正義問題,真的!理性討論而不流於謾罵,一點一點地改變,我總期盼未來會是美好的。
仇視...
回覆刪除我的想法或許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偏激。但我無意跟現有的菁英份子對立,我只是覺得,這個圈子太受重視,這個圈子據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應該擴大這個圈子,送進更多元的聲音,讓更多不同的族群都能取得相同的辭彙與高度來為自己發聲。
教育屬於公領域,本也就沒有設限,就像是每個人都可以發表幾句對台灣民主的看法,或是批評執政黨的所作所為。
回覆刪除雖然我不是很明白你所謂菁英份子的內涵,但看來,不是很好的一個詞彙(知識份子算不算?你算不算?我算不算?: p)。
我只知道一件事,許多時候,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們,是當初「加害」自己的角色。若有話,請大聲說出來。
不過同時,我希望,你也能盡你的能力去聽聽「邊緣人」的聲音,也去聽聽「菁英份子」的聲音吧。
因為我的文字裡面好像有跟某個族群對峙的意味(仇視?),所以解釋一下。例如我的文章裡面以台北縣市當例子,不是對台北縣市的居民有什麼意見,而是希望能有更多非重點都市的人也有機會進入所謂菁英圈。另一例我提到 Bourgeoisie,我對他們/她們沒意見,只是覺得應該讓更多在金字塔結構中位於他們/她們之下的人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取得對等的詞彙力量。所以,我不是仇視什麼人或什麼制度或什麼東西(只是有的時候會由較悲觀的角度看這些人事物)。
回覆刪除我所謂的菁英份子只是泛指一些社會大眾鎂光燈的焦點。他們/她們是媒體與社會的焦點,他們/她們的意見常常形成主流意見,他們/她們的偏見也容易形成社會共識。
例如最近有一群菁英在為大家決定什麼是好大學,什麼樣的人不該唸大學,什麼樣的人現在就該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什麼樣的人該為他們/她們年年下滑的平均薪資負責,什麼樣的人不該進入他們/她們的專業領域。
我也會盡力去去聽聽那些「統計學上的少數」的聲音,不管是在常態分佈的左邊還是右邊。
關於你談論台北縣市高中生上榜數量的舉動,我想,任何善讀者都會認為你在說的是「資源分配」問題:要達到真正的公平,不能只看學生比例,否則只是形式化的正義。關於這一點,我深表認同,這也造成,我一看不少所謂的名校生榜上有名時的第一個疑惑。
回覆刪除不過――――我無意冒犯――――當然說詞還能再精緻一些。比方像是仔細去看榜單裡的台北縣市高中名稱,就可以意外地發現到不少平時連聽都沒聽過的學校名字(至少,我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而我感到好奇的是,為甚麼一定是要讓所有人(不分「階級」),接受高等教育呢?
其實你說了,你說「取得對等的詞彙力量」,但是,如此一來,社會就能蛻變?我是真的感到好奇。
這些問題都太冗長,實在不是簡短幾句字就可以表達完全。
期盼社會能改變得更好,年輕男士如你,是不宜太常沉溺在悲觀的思緒中(雖然悲觀也是必經之路),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加油!: )
「取得對等的詞彙力量」,但是,如此一來,社會就能蛻變?
回覆刪除不能。社會不會因此蛻變。
但是,假設人都是自私的前提成立,如果邊緣人無法大聲嗆聲,與他人理性對質,則不太可能會有人在乎他們/她們的權益。例如,如果中南美洲的人民不自己出來質疑或反抗世銀、國際貨幣基金、石油公司等等金權機構對他們/她們的剝削,先進國家不太可能會有人知道也不太可能會有人在乎他們/她們的處境。如果原住民族不能自己在法庭或國會發言,不能以精緻的詞彙援引普遍共識(人權等等),如果他們/她們沒有意識到自身的權益受到侵犯,核廢料的問題大概依然乏人問津。
假設以有限的資源要讓所有人(不分「階級」)接受高等教育且要能保障教育品質是不可能的,則至少也該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以及菁英教育,而每個人獲得這樣的機會應該是越大越好。先進國家都會轉型成知識密集的經濟體,勞力密集的產業已正在遷移到別的國家,限制某些人(幾百萬?)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大專以上的技職教育應該也算),讓這些人只能擁有低階勞力的知識與技術水平,似乎是一種經濟上的屠殺(Economic Genocide?)
比方像是仔細去看榜單裡的台北縣市高中名稱,就可以意外地發現到不少平時連聽都沒聽過的學校名字(至少,我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回覆刪除的確,台北縣市也是有所謂後段高中的存在,也有許多勞工的子女。繁星計畫無疑給了這些人一個進名校的機會。推甄制度在審查時,往往根據主審對申請者所就讀學校的印象評分,印象來自於學長姊的表現、知名度等等,而後段高中的優秀學生往往因此被拒於門外。繁星的確給了這些學生一些幫助跟機會。而越熱門的學校系所其門檻也越高(學測成績要頂標或前標),假設學校及地區資源對學測表現有顯著的影響,這點似乎不利於資源較貧乏的高中的學生。
97 校系分則
早上看了你最新的回應後,我頓時不知該如何回覆。心頭有種說不上是欣慰或感慨的感覺浮湧著。
回覆刪除或許我該感謝你如此看重高等教育能為弱勢族群解套的可能性才是。
你的這些問題,都龐大到讓我覺得輕鬆、隨意回應,將會褻瀆所有、所有的人。: )
如果你願意深入探究這些問題,我有一個建議:拋掉、打破你所有學來、看來的概念,重新去認識――甚至是賦予――那些概念的意義。但若這是你關心、批判右派的一部分,而非極欲投入深究的核心,請忘掉我的建議。
很期待你的高花蘇報告!會放上來嗎?
呃,沒想到我的回應這麼讓人感到壓力...
回覆刪除雖然我很看著高等教育對社會的意義,但當然,只靠高等教育絕對不足以為弱勢族群解套,高等教育或許可以算是一個讓弱勢族群自力救濟的機會,一個主動自救的機會,而非被動地等待他人伸出緩手(期待別人的善心似乎無異於緣木求魚)。或許,就台灣而言,普遍的高等教育是社會要蛻變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想我讀得太少,思考的也太少,有很多邏輯跟概念亂七八糟...XD
反蘇花高的報告?呃...沒有這個東西...
我只有寫一篇短文當論文寫作課的作業,還有一個塗鴉當口語簡報課的簡報而已...
哈,可愛的先生,你誤會了。
回覆刪除我說不知該欣慰還是感慨,其實是心裡五味雜陳,複雜得很。因為,我曾經是個反學校教育者,即使是可以接受學校教育的現在,我也始終無法產生「學校教育可以使人徹底脫離某種困境」的想法。
不過你不斷提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如習得精緻的言詞以抗衡)...你對教育的「認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只是你勾勒的那個景象,我還是不得不懷疑它有無實現的一天。你說你悲觀,但在對教育力量的信任上,對弱勢族群的信任上,我可比你悲觀多了。噢不,應該說,我對大論述、上層建築的信任,與你相較之下,就來得悲觀、薄弱多了(我甚至是抗拒自己使用那種你認為學會就能好好表述問題的精緻語言的)。
但是,上述偏向我個人內在情緒的部份,並不是重要的。我在自己的blog上說過,與「有理想抱負、以苦為師的正義之士筆談」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在思考上,你也許覺得你還在琢磨,不夠完整,但是,請別妄自菲薄,你有你的風格與熱度,光是如此,就能吸引不少人關心教育問題。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教育,一個意見的傳遞與吸收,就蘊含了教育在裡頭。至於,如何成為一名善教者,其實我也還在學習中。
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就感傷起來了。這篇回應的內容,怎麼好像本來我想寫的blog文章呢?(遠目)
沒有蘇花高嗎?(錯愕)那Suhua freeway那篇是在吊胃口嗎?(囧)
其實我也很矛盾,我一方面反對學校教育,偏好home-schooling(在家自學),另一方面又支持高等教育的普遍性。但是,能負擔Home-schooling開銷的家庭或社區也不需要學校教育了,學校教育對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可能只是一個選項,但對弱勢族群而言,或許是他們/她們享受受教育權利的唯一途徑。
回覆刪除精緻語言我也曾經抗拒過,唸五專的時候曾經在國文課的作文用口語式(非火星文,或許是後現代白話文?)的方式來寫,結果被訓了一頓。但是,語言不只是表述問題,語言能力某種程度表示文化上的能力。最近讀到的一個例子是,美國80年代的愛滋療法社會運動(它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影響),社運人士首先藉由學習醫學的語言及文化獲取文化上的能力,其次對外定位自己為愛滋感染者社群(或者更精確的是,當前或潛在臨床試驗主體的母體群)的集體發聲以強調其正當性,再者將方法學(或知識論)上的與道德(或政治)上的論點結合以增加「可信度」,最後利用預先存在於科學建構的裂痕而形成策略上的同盟。社運人士取得可信度後,便積極要求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決策機構中有更實質的參與。
謝謝妳的肯定。
妳是老師嗎?(我還以為妳去德國唸哲學了)
妳要寫一篇文章在妳的blog談學校教育嗎?(期待)
呃...Reasons against Suhua Freeway,這篇可以塞一下牙縫(只是文法跟拼字還有錯吧)
這裡有豐盛的大餐可以打打牙祭
蘇花糕餅舖
反蘇花高
(社會科學跟工程的研究方法差很多啊...)
呵,早該想到想法不會憑空而生。
回覆刪除以你提出的愛滋療法社會運動這個例子來看,弱勢族群擠身高等教育,進而改善其處境,便顯得相當合理。
或許會是可行的一條路,不過對於結果,還是無法預期的。最明顯的是兩個,兩者在行為的認定與目標(簡稱自覺),以及彼此族群界線的清晰度也不同。
但是,或許可以期待這麼樣的一個人出現也不一定,至少在他被人責罵「權力使人腐化」之前,能夠做些事也不一定。
我不是老師,但我期許在自己的教育觀中,我能是個善教者,是個好引路人。原本有計劃要寫自己的教育觀,但這個題目太大,還是先作罷。可是在上篇回應中,我簡單地寫了幾個,也算是過了個乾癮。
至於學校教育這個題目,說大很大,說小也小,不過沒有可以明確聚焦的部份,所以暫時不會寫吧。倒是很想談升學問題的結構就是。
我很同意領域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會很大,不過就研究本身來說,應該會是一致的。
你是學哪方面的工程呢?
的確,「常民專家(lay expert)」是很矛盾的辭彙,要從科學家的高度兼顧平民的訴求,有某種程度上的衝突。同樣的,「弱勢菁英」也是個很矛盾的身份,站在權力的至高點去關照可能連基本生存權都被剝奪的族群?確實很難。
回覆刪除嗯,弱勢的確是很難定義。
或許高等教育、升學之路是不過一條在試場上廝殺以爭取未來工作權及高報酬的過程。普及的高等教育能不能改善弱勢的處境值得懷疑,但或許至少可以提升部分的生存競爭力。
我是學資訊工程的(更精確的說是「電腦科學與資訊工程」),或許同樣都是分析、批判、演譯推理,但找程式或數學式中的邏輯問題遠比找概念中的邏輯問題容易多了。
期待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