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07

[轉錄][職場] 2007年就業趨勢--by臧聲遠

http://career.ntu.edu.tw/speech/info.php?s=18
演講者
臧聲遠先生

相關下載

主任各位學弟妹大家好,今天很榮幸能有機會回到母校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對就業市場的
觀察;我在台大整整讀了九年,40多歲的人生當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這個學校渡過
,台大也有好幾個社團是在我那時創辦的,因此我對於台大這個學校算是有蠻多的感情;
我還記得正好在二十年前的今天,那時我還是大三的學生,我們在台大的校門口搞自由之
愛的學生運動,站在肥皂箱上面,爭取言論自由;二十年之後再重新回到台大,真的是有
不勝唏噓的感覺。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們有個觀點是: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大學是追求宇
宙精神的,大學不是個職業訓練所;所以像我自己就是,到了研究所畢業口試當天完畢後
,我才猛然想到,隔天我就要踏進社會了;在研究所畢業之前,我從來沒有一分鐘想到就
業的問題。現在外在環境改變的很大,現在很多的大學,包括整個國家的青年教育政策,
都會開始強調就業力的培養提升;就業力的話,在以前被視為跟學術自由是兩個非常互斥
的觀念,可是現在卻堂而皇之的成為大學教育的宗旨;以台灣來說,教育部根據中央政府
組織部會的規劃,是打算要廢掉的,要跟勞委會、職訓局、青輔會合併成為一個人力資源
部;所以換句話說,教育其實就是整個國家人力政策的一環,教育是最上游,就業市場是
最下游,他們絕對不是完全切斷的關係,這也是我今天開宗明義跟大家說,大家可能要抱
著這樣的一個觀念。

我先從一個全球青年(15~24歲的人口)就業趨勢來談:第一部份的重點,其實就你們這個
世代來看,青年失業已經不再只是台灣的問題,也不是就業上碰到的唯一問題;這邊引述
ILO(國際勞工組織)前不久10月底左右發布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發布後震撼了全球,不
過卻看不到我們的媒體有所報導,覺得非常可惜。這份報告裡面的觀點就是,青年失業只
是青年的冰山一角,後面還有兩大塊是同樣的重要,分別是青年工作貧民(也就是所謂的
青年貧窮化)和喪志青年(非志願退出直場,沒有找工作的人)。我們現在先來談所謂青年
失業問題,從數據來看,過去十年當中,全球青年人口(15~24歲的人口)足足增加了13﹪
,但是所創造出的青年工作機會,只增加了3.8%;所以換句話說,青年人口增加速度是工
作機會增加速度的3.5倍,工作機會增加速度是很慢的;青年人大約佔全世界人口的四分
之一,但是全世界的失業人口有將近一半都是青年人。另外有個重要的指標,全世界的青
年人口失業率,這十年來還是不斷在攀升,而且是成年人失業率的2.8倍;如果換算到台
灣來看,平均來跟世界相比是稍微低了一點,但是和兩個年齡層相比,失業率是壯年的
2.9倍,中年的5倍,相當的高。同樣談失業率,我們也看到說,全世界青年失業率最高的
就是東亞國家(包括台灣),平均是7.8﹪(全世界是7.5﹪),台灣10點多﹪,相對於其他東
亞國家算是偏高的;全世界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地方大概是歐洲那一些已開發國家,不過那
是因為那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減少,青年人比例減少而造成的現象。

如果要了解大家面對的情況,我分成三大塊,這三大塊要拼在一起看;

1.青年失業者:其實占了不是很大一塊。

2.工作貧民:有工作、但是是低度就業的工作貧民(working poor),薪水行情被破壞。

3.無從事經濟活動:不算失業者,但是不代表沒有就業問題。(多為在讀書升學者、受傳
統觀念限制無法工作的女性、工作不順利不敢出來找工作的喪志青年等等)

像是台灣現在,法律系是所有科系當中找工作比率最低的一個科系;裡面很多人是在準備
考試,也有很多人知道自己考不上,但還是躲在家裡不從事經濟活動。

青年工作貧民他的處境可能比青年失業者的狀況更糟,很多國家發現,青年失業者他們家
的經濟情形還不會太壞,所以他們的小孩可以慢慢的挑工作,不合志趣的話找不到也沒關
係;可是有些家庭太窮了,窮到如果沒有一個工作全家會斷糧,所以這個時候他被迫出來
接受一個很差的工作,經濟條件有工作者比沒工作者更悲慘,這是國際勞工組織很重要的
一個發現。沒有從事經濟活動的青年,其中升學的比率非常高,特別是在東亞國家,整個
東亞國家都在瘋狂的進修高學位;本來東亞國家是出來找工作比率最高的,可是這幾年,
比率下滑的最快,都瘋狂的再去進修更高的學位。這裡所謂的NEET族,在台灣也慢慢的越
來越多,他沒有在學,也沒有在工作,這種人在日本很多,台灣也不少。我們可以看到說
在已開發國家,如果你的學歷越高,失業率會降低;但是在開發中國家正好相反,教育水
準越高,反而國家的失業率會越高,這裡面主要有兩種原因:第一因為蓋大學是很容易的
,但是要創造出等量的工作機會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經濟成長更不上教育水準擴充的腳步
;第二很多教育素質是粗製濫造,完全不符合企業的需求,這是目前台灣50﹪以上大學的
寫照,台灣160幾所大學,不少私立大學教授認為學生有些學習態度不好,因為學位得來
太容易,或者就是素質太差,必須從國中教起。

所以政府光看失業率已經無法掌握青年就業的全貌,底下根據這個架構,我們來談談大學
學歷的危機。在ILO的報告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字:有尊嚴的、體面的工作(DECENT WORK)
;說實話要替青年找一個工作非常容易,但是要一個體面的工作,能在裡面發揮自己的專
長,薪水不會太低,有受到法律保障,不是那種臨時的打工,這樣的decent work,是目
前青年所碰到的問題。Over-educated,Under-employed,現在就是這種很大的結構性落
差,大家都過度接受教育,但是卻大才小用,高學歷低成就。

現在國立大學畢業去考研究所的比率大約為95﹪,可是這些工作真的都需要碩士嗎?當然
不是。舉個例子,在新加坡的就業者,大多為高中程度,但是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有超過新
加坡嗎?在日本拿到碩士的人是很少的,他們很多學生是短期大學程度,和台灣的五專一
樣,台灣的競爭力也有超過日本嗎?也是沒有。所以台灣在唸的很多學歷,說實話是在浪
費,拿到更高的學位後,卻拿不到所謂的decent work,只好向下去補位。所以台灣未來
會有所謂中間人才的危機,根據經建會的調查,以前的中間人才,是五專學歷,但是現在
是大學學歷;台灣在那麼多年以來是高學歷低失業,但是從最近這兩年開始,已經出現了
逆轉的現象,大學學歷的數量已經開始超過高中畢業學歷;很多高職生跑去考四技二專,
但是很多人讀了之後反而工作更難找,投資報酬率是負的,人生是在浪費的,這是我們台
灣現在非常可笑的一個問題,要不就是成為一個名校畢業的碩士,要不就是退出學歷的競
賽,將某個技術搞好,即使只有高中畢業;高不成低不就的科技大學,其就業狀況非常的
惡劣。大學學歷的就業競爭力巨幅下滑,他的薪資惡化和失業率甚至超過基層的人力;一
個大學畢業學生就業起薪,在台北大約24000~26000台幣左右,在高雄大約22000台幣,不
過一個光電大廠女工薪水為30000台幣起跳,也因此讀到了大學,反而比不上一個工廠的
女工;原本很多國中生的工作,被科技大學取代,例如科技場作業員、汽車修護黑手。
未來是兩極化的社會,中間人才可能會很吃鱉,現在的企業用人是名校主義,不過在我那
個時候,台大畢業的人則是被批評非常難用,眼高手低,無法團隊合作;可是曾幾何時,
台灣現在整個風水輪流轉,現在企業用人的那種名校主義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我們
在替企業徵才,雖然企業表面上都說沒有限制學校,但是還是會給我們一份名單,例如一
些大廠,多半是限制在15所名校,科技業的二線場,最多限制到30所名校,像是一個有名
的會計師事務所,他的名單也是大概限制在15所名校左右;台灣現在有170多所大學,如
果只有30多所學校的學歷是ok的,那剩下的學校,真的是學費又貴,又浪費了人生四年,
拿到了沒有價值的文憑,台成清交、四中,當然是企業用人的第一優先。學歷組成的要件
,要看是唸什麼學校、什麼科系、什麼學位;在科技業的話,碩士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碩
士,你是完全沒有辦法進研發部門的,因此在座的理工科同學請一定要拿到碩士;不過服
務業的話,對於學校學位就比較不看重,他看的是你從裡到外的的形象管理,你的談吐性
質,以及你的性格特質,這是他比較注重的地方。低階人才方面,其實也是很搶手的,不
過很多技職教育大學化,自廢武功,實做能力也退化,硬要學生讀理論,結果最後理論與
實作兩頭落空,但是卻又讓學生有虛假的大學生優越意識,不願放下身段去找一些看起來
比較低的工作,也因此卡在那裡。不過就在技職體系大學化的同時,普通的大學卻開始教
育技職化,有密切的實習和產學合作。台灣現在就是進入後學歷時代,要不是技術本位,
要不就是名校碩士,中間的人才是沒用的。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科系出路概況,我們雜誌會在大學生畢業的季節,根據實際投遞履歷表
的情況,詢問就職的難易度。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台灣的就業市場變化是多麼的快,有
許多大家認為的熱門科系,其實現在就業很困難,有些大家想不到的科系,其實是很熱門
的。

2004年,土木建築是很容易找工作的科系,而土木建築業是個典型的有斷層的行業,民國
90年房地產泡沫化後,土木建築系成為沒有人唸的科系,不過sars之後發現找不到中生代
的人,也因此土木建築系到今天的工作仍是非常好找,連續兩三年都是如此;反倒是生命
科學系,為2004年最難找工作的科系,自從2000人類基因圖譜解碼後,生命科學系曾經一
度成為三類組的第一志願,不過大家很快就發現,在台灣生命科技和想像中的落差實在太
大,真正在做研發工作的機會是寥寥無幾,必須到國外。

2005年最難找到工作的則是教育系,流浪教師的問題非常嚴重,國小老師的錄取率首度跌
破0.1%,即使你再有熱誠,教的再好,問題是台灣出生率下降後,老師已經沒有職缺了,
因此找工作非常困難,大概再六年之後,教師嚴重過剩的問題就要輪到國中了;令人意外
的2005年觀光休閒系是找工作最容易的,其實大家可以多注意股票市場,因為可以從中看
出未來就業趨勢;台灣的金華酒店,他的股價已經是台績電的一倍半,所有的觀光飯店股
這幾年都是在大漲,目前正在興建當中的國際級觀光飯店超過40座以上,幾乎是現在現有
飯店的數量。

今年2006年調查,找工作比想像中困難的,竟然輪到了商學院,原因是卡債風暴,這對金
融業的徵才造成很大的打擊,除了少數的儲備幹部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徵才;反而是文學
院,台北市成立了很多閱讀及作文的補習班,也因此工作比較好找。

現在談一下年輕世代的就業環境。根據政府的統計,我們的失業率不斷的在下降,已經下
降到3.9﹪左右,特別是青年失業率這一塊,看起來是有顯著的改善,不過告訴大家,這
全部是騙人,和政府是沒有關係的;政府寧可拿預算去照顧中高齡失業者,但是青輔會預
算一年僅僅7億,因此青年失業率下降是完全和政府一點關係都沒有,最主要是因為大家
都去考試升學,沒有就業,或者是有些人是網路創業,這是現在非常不可忽視的族群,如
果沒有了這一塊,青年失業率大概會在增加個0.5﹪以上;網路創業基本上是假象,因為
每月所得甚至比勞工更低。

現在新鮮人流動率激增,特別是護理與會計事務所,主要原因為加班過多無法吃苦耐勞,
第一年30%~40%會跑光;醫療護理業壓力則是非常大,甚至不少醫生轉唸法律在職專班,
底下的護理人員更是辛苦,薪水也大大打折。另外很多人都很晚做生涯探索,大家的成熟
期往後延,到了大學畢業才開始邊找邊做邊想。

此外30不立現象,所謂的M型社會(很大塊的贏家,很大塊的輸家,中間不輸不贏的慢慢在
萎縮。)大家要非常注意,未來是贏家與輸家兩極化的時代,30歲的時候可能還是會被卡
在一個位置,人生沒有辦法得到一個更好的歷練。

這邊再衍生一下贏家與輸家兩極化的時代,待會會用三個面向來切入這個問題,首先是儲
備幹部與非儲備幹部,企業找精英好手成為儲備幹部,公司會給予更好更密集的栽培,因
而也會形成同梯進去,但是因為是儲備幹部而不同命的狀態。目前的經融業與服務業,都
有所謂的儲備幹部,在這裡建議想要創業的人,可以先應徵儲備幹部,有過訓練後,在懂
得存貨管理、物流處理等等後,開業成功率會比較高;如果希望25歲前就能獨當一面的話
,儲備幹部也是很好的選擇。兩極化的現象另外一個面像就是核心和非核心人力的重新盤
點;組織內部會有一國兩制,非核心的人員都受到非典型的雇用,例如臨時契約、約聘僱
、人力派遣、見習生等等。最近的非核心人力比重越來越大,像是半年前,法國有很大的
學運,當時的政策就是為了增加年青人被雇用的機會,因此只要在雇用的兩年內雇主可以
隨時解雇,不需付任何的違約金,藉此讓雇主有意願來雇用年青人;不過法國的年青人不
領情,認為這是政府和企業掛勾,將市場風險賺嫁給年輕受雇者,因此有了學運的抗議。
對企業來說,這些非典型雇用有很大的兩難,彈性雖然比較大,工作機會多,不過工作條
件較差,薪水低升遷沒有保障,當然也沒有什麼配股的機會;不過這種人力派遣工作,對
冷門科系等等的是很好跳板,會是一些知名大企業的敲門磚;現在企業之後都會有很多的
所謂兩階段雇用:先約聘僱,之後做的好一年之後再轉正職;這點台灣和日本一模一樣,
日本的社會新鮮人,大部分都要從人力派遣做起。非核心的業務在這樣大量的外包潮下,
造就了許多微型創業機會,這種市場也慢慢在成形;也因此大企業大者越大,小者越小,
眾多微小的企業圍繞在大企業旁,承接大企業的外包。


接下來談談優退浪潮和職業壽命縮短的問題,請大家不要有當高齡的社會新鮮人的想法,
現在工作壽命快速的在縮短,像我們的父母輩十幾歲就出來找工作,他們不用太高的學歷
,但是可以工作到60~65歲才退休,工作壽命有40年以上;但是現在台灣許多行業都在優
退,工作壽命不斷的往前縮短,現在一但到38歲就拉緊報,因為隨時都很有可能被優退,
或者是企業合併(這是資本家的喜劇,上班族的悲劇)的狀況下,被併的公司的員工都會大
量離開,因而30幾歲就失業。這是個很大的衝擊,也就之後有可能必須在短短的工作期間
存下可以養活自己一輩子的存款,這是很大的挑戰,所以請大家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學校
裡,如果學歷夠了,該拿的學位拿到了,就不要隨便的延畢,一直待在學校。


有很多工作很難找,但是同樣也有很多工作很難找人,像是一些低階的工作;大家通常都
會找一些文書處理的工作,認為工作輕鬆、又有冷氣,不過其實這類工作是職缺最少、薪
水不多、公司要砍人一定是從這些人砍起,因為被視為沒有生產力;不過比文書處理薪水
還要高的技術員、基層作業員等卻難找到人。這邊提到年輕世代的一些迷思:認為白領工
作一定比藍領工作好,例如文書行政等工作,一定比業務銷售等等還高明,業務銷售的工
作是目前台灣職缺最多的,但是其實業務銷售類工作其實薪水是沒上限的,例如房屋仲介
業務員、銀行理財專員、汽車業務等等;或者是科技業一定優於傳統產業,現在已經不是
絕對這個樣子了,女性大量進入男性主導的科技業、運輸業,在美學經濟下,高感性高創
意人才是比較走紅的,也因此在美國開始有了MFA(美術碩士)開始取代MBA(商學碩士)現象
。此外工作機會方面,桃園或是新店方面比較悲觀,中南部的工作機會開始增多,例如最
新7.5代面板場在中科,12吋半導體晶圓廠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在台中的中科,那裡將來不
單是科技業工作機會變多,服務業的工作機會也將增加。


底下來談一下台灣產業的主要趨勢,1990年之前台灣各行各業幾乎是都有在徵才,1990年
以後,成為科技業一隻獨大,不過大概最近從去年開始,其他行業開始逐漸恢復徵才的動
能,例如台泥開始在徵人了,不過當開始找人時,卻發現了長達10~15年左右的人力斷層
,新生代的數量與品質都嚴重不足,這個很像中國文化大革命,造成的40~45歲左右的人
力空白。人才斷層的代表性產業如航運業、建築師事務所、營建業、鋼鐵業(平均人力平
均年齡48歲)、電影業等等,電影業方面最近漸漸的在復甦,可以發現最近拍片的導演都
為學生,中間的人力是空白的;航運業則是碰到了50年難得一見的榮景,台灣這幾年航運
業的年終獎金,都是以10個月以上起跳。產業重新洗牌,過去大家只會看科技、金融業,
但是傳統產業和服務業,例如食品業、造紙業、流通業等等,請大家不要去小看它。此外
當兩岸關係解凍,受惠產業例如觀光、房地產業、空運業、其他軌道運輸(捷運)、醫學美
容抗衰老、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金融業則是在內憂外患的處境當中,未來狀況不是大好
就是大壞,完全取決於台灣的政治情勢;1998曾經發生本土的金融風暴,主要是很多台商
都外移,可是銀行被綁架在台灣不能西進,造成業務的基礎很多都流失掉了;前幾年台灣
的金融業發現了新的寶藏,就是所謂的消費金融,從貸款給大企業轉變成給一般民眾,賺
取暴利,不過做不到兩三年就發生了卡債風暴,房屋貸款方面也已經飽和,台灣的金融業
發現,目前沒有業務可以做了,這是台灣金融業目前很大的悲哀。不過未來還是有很大的
機會,最大的一塊就是兩岸金融協定,其他還有很大的挑戰,例如精英化的外商併購。整
個來說,台灣的金融業這幾年已經不再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了,以前金融業是很安穩的工
作,但是現在成為高工時、低底薪、並且流動率很高的行業,像
最近金融業的雇人政策就是兩個,一個是廉價勞工政策,另一個就是人海戰術,常常最後
雇用的20人中可能只有1人留下。


科技業方面,由於在台灣只會剩下研發與試產,生產部門都會盡量外移,此外還有合併與
收購的加劇,這些都是科技業者的隱憂;也因此大家盡量要進研發部門,而研發方面,至
少要有碩士的學位才有立足的空間。另外科技業最有誘惑力的員工分紅配股,由於台灣會
計要比照國際標準,因此員工分紅將會減少;三年前可能有1000萬分紅,今年可能只有一
半。半導體業今年則是有很大的成長,主要原因是微軟Vista換機潮,手機業的代工率則
是逐漸增加,遊戲軟體業今年重新恢復活力;生物科技業方面,台灣很多的生物科技園區
幾乎都在養蚊子,政府在台南蓋了過多的設施,不過在農業生技方面,則是很值得期待;
其他強勢崛起的科技業,例如汽車電子業等。


接下來談企業用人趨勢。人才向下綁樁:這是目前企業對於一些好學校的看法,他們會實
行種子實習計畫,讓學生從很早大一大二開始就有一些不錯的實習計畫,很早就開始培養
人才。此外台大學生很吃虧的就是在性格方面,不能吃苦耐勞、會批評長官、無法遵守紀
律等等,也因此各個企業,開始會有自己的企業適合的性格測驗、以及新智力測驗(須有
想像力與思考推理能力),來徵到自己企業適合的人才,此外上台簡報與作文等軟性能力
等等,也是很注重的一種能力。在台灣,就業競爭力不等於專業技能或學歷,例如台積電
所提出的3Q very much:IQ、EQ、BQ,3Q都必須要夠,而這已經成為很多科技業用人的定
律;他們會全方面的看人,這就是所謂的冰山理論,在冰山底下的態度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給大家的一些建議,如果要強化就業力的話,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像著手:
學歷、跨領域專業、專業證照等等比較跟IQ有關;社團經驗、實習打工等比較跟外在經驗
有關;認識自我到經營美感等等比較跟自己的經營有關。

1.學歷:碩士量產化,也因此碩士成為必備的學歷;留學人數又創下歷史新高,唸藝術與
設計的人才變多。
2.跨領域專業:未來需要所謂I型、T型、π型等跨領域整合人才。
3.專業證照:專業證照成為私立學校的全民運動,為企圖心和敬業態度的證明。
4.社團與打工:有社團活動經驗,服務業與外商會特別喜歡;此外教授專案計畫以及比賽
得獎紀錄等等,可以看出和其他人的差異性,這些都會是不錯的經驗。
5.把自己放對位置:自我探索必須做好,必須要認識自我特質,知道自己適合定型工作、
對人的工作、等等。
6.品味與美感:這是在人文素質上的訓練,BQ(美麗商數)成為新的競爭力,以及會注意7
:38:55法則(印象55%來自外型、38%來自語調、7%來自說話內容)
;大家未來盡量多讀些書籍,多聽些音樂,多充實自己的素質,多注意人格修養的方面,
會是有幫助的。


Q&A:
Q:你好,我常常覺得,學生在情報力上的掌握是非常薄弱的,請問該如何改善?
A:台灣現在資訊的數量已經增加很多了,我研究所畢業後,曾經在台大圖書館,將整整
兩年的財訊雜誌細讀了一遍,大概知道說台灣大概有哪些行業,有哪些重要的公司,然後
知道哪些行業前景比較好,那些可能會有問題,想著那些行業以後可能就是自己工作的地
方,就會有想要認識的迫切感;我建議大家,第一就是可以從書面資料蒐集,財經雜誌或
是股市類的新聞,或者是股市的新聞,因為股票為未來重要的指標,可以從那裡看出未來
很多的趨勢;第二就是人脈之間的溝通,對國立大學生而言,也能得到很多的資料與訊息
;第三的就是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自己親自去接觸過後才能了解那個行業。以上三點是
我給你提昇情報力的建議。


Q:臧先生你好,我是生物機電所的學生,請問外商公司與本土企業的制度有什麼不一樣

A:美商企業是生產力、效率掛帥,完全是實力主義,如果你的實力和績效都很不錯的話
,升遷速度會很快,同樣的績效如果不如預期的話,他請你走路也是很不留情面的;日商
企業則是非常注重尊卑倫理,通常是比較保守的企業文化,同時日本人排外性質比較強,
還是有些民族情節,在日本公司要做到很高的職位還是有困難,此外日本人的外語能力比
較差,語文方面可能要注意。


Q:臧先生你好,我是國企碩一的學生,本身有過銀行五年工作經驗,之後才又考進了台
大,請問您對於我們這類背景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建議?
A:第一個就是當你重新回到職場的時候,年齡的危機意識要比較強,學位取得方面不要
拖延,然後才重新投入職場;另外就是之後找工作時多少會問為何會放棄原本的工作?這
個是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這時就必須要善加包裝自己,說服企業的主管。


Q:臧先生你好,假如之後兩岸開放,許多方面我們會得到好處;不過開放後,也聽過對
岸的學生可能會與我們競爭,那這方面到底對我們會有什麼衝擊?
A:大陸的學生倒不見得會來搶台灣學生的飯碗,兩岸開放後雖然有些工作會外移到大陸
,不過在台灣也會造成一些新的工作,此外大陸方面也和台灣一樣,高等教育有點失控的
膨脹,因此通常兩邊的學生也都很難搶對方的飯碗;至於開放大陸白領來台灣是比較難的
,政府這關把的非常嚴格,除非是已經移民或者是曾經在國外如新加坡等工作過,否則很
難在直接就到台灣工作。


Q:臧先生你好,我是歷史系大一的學生,剛剛聽到企業多希望所徵人才能夠有豐富的活
動經驗,但是這樣廣泛的獵取似乎太過混亂,讓自己的經歷很分散,不知道有什麼建議?
A:其實你現在才大一,人生對你來說有太多的可能性,根據教育部的調查,大學生想要
轉系的幾乎占了50﹪;大學生的階段,本來很多事情都是要經過摸索與嘗試才能慢慢釐清
,有時候你把力氣很集中,但是卻集中在錯誤的地方,這就是很大的問題,此時讓自己有
更多的觸角是比較好的,不要被自己的科系所侷限住。


Q:您好,我是工程科學所的畢業生,目前正在求職找工作的時期,剛剛臧先生有說應徵
是一個包裝自己的過程,如果沒有良好的包裝,很難將自己推薦出去,請教臧先生有怎樣
的建議?
A:台積電在徵才的時候有一個訴求非常有意思:“請你帶著一個故事來應徵”,換句話
說,是要你準備一個故事,很具體的表達出自己做過什麼事,有怎樣的成績;過程中是有
什麼挑戰、你得到了什麼等等,這會比記流水帳還好;不過包裝也不要過度,因為人事主
管閱人無數,過度的包裝是不好的;不過適度的自我包裝,例如口才以及台風等等是很重
要的,必須要有自信心來表現自己。


Q:想請問一下,因為我唸的是國際關係組,如果有多國語言能力的話,有怎樣的優勢?
A:唸國際關係的話,在現在來看狀況可能不太好,不過如果未來兩岸關係解凍的話,可
能就有更多國際的舞台。外語能力方面,口譯的話其實在台灣已經很飽和,如政府機構或
是大型會議等,一些大型會議漸漸不在台灣辦了;不過口譯在大陸則是非常的缺乏,因為
好手多在政府部門,民間則是非常缺乏;外語主要是加分條件,完全靠外語來取勝的工作
是寥寥無幾。


Q:你好,我是台大植微所二年級的同學,我有兩個問題,台灣生技產業還有發展空間與
潛在價值嗎?
A:全世界都一樣,生物科技方面不可預測性太高,隨時會因為一個發現或突破,會讓這
個產業有一個很大的躍進;有個交大教授就給高中生一個建議,讀生物技術像是在賭博,
未來怎樣誰都不敢預測。以目前來看在台灣如果要往生技方面走,大多是從事研究,這至
少需要博士學位。


Q:你好,我是今年台大生化所畢業的學生,生技方面多半需要博士學位,而且最好是外
國的,由於出國是金錢和青春上的投資,在國外唸完會面臨到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的兩難
,面對這種抉擇,或許會有唸完博士後再另外的行業就業的想法,請問對於這些你有什麼
建議?
A:唸生命科學之後如果想要轉行的話,那麼基本上可以不用唸到博士;或者是唸一些法
律或是商學的碩士,這些都不需要到博士;生化的一塊的話,要跨到金融類的行業會比較
困難,所以基本上是只需要碩士即可,如果再拿個洋博士,說實話是過度教育投資,本身
幫助是不會很大的。

4/23/2007

四月天

四月真的好忙
有K不完的書
code不完的程式
四月真的很有人間的感覺...


下班回到宿舍
我都會泡個東西喝
看集六人行
這段時間是零點到一點
不時會有宿舍同學來跟我討論課業
他們看到我會跟我說:你怎麼那麼悠閒,還在relaxing
(有排班的日子是早上寫程式
可能一寫就到下午
下午提早去公司K點書
下班後不想再碰書本
是我個人的惰性還是人之常情?
是不是只要是醒著都必需保持80%以上的loading
最後能夠做到overload?)

洗個澡
如果還沒兩點,可能會逛個ptt、blogs

昨天早上考完TOEIC(聽力好難)
就龜在電腦前面寫網路程式設的程式作業到晚上九點(我從禮拜六早上寫開始寫它了)
晚上一點半前寫完演算法作業,今天早上寫完OS的程式作業
禮拜四前要讓專題的程式能work...

這就是我的人間四月天...

4/07/2007

四天的假期過了一半

四天的連續假期(好短的春假)只剩一半
還有好多作業還沒寫
有二支程式,20題機率,還有英文...
還有26個章節的進度還沒K...

不能再睡到中午了

該收假了...>"<


what the hell i am chasing?
it'll possibly be something
it'll probably be nothing
if the adverbs exchanged
it might seem more optim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