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2008

蝙蝠俠:黑暗騎士 (Batman: 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精細刻劃了人性的矛盾,也描繪了人性在黑暗中的光明面,太光明了,簡直無法跟真正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類連想在一起。

看看其他知名的英雄片,像《蜘蛛人》、《超人》,他們的英雄都是被描繪成跟被理解成被期待、被需要、被寄予厚望,人們甚至願意為他們做出犧牲。而《黑暗騎士》中的蝙蝠俠就只是單純地被利用罷了。在小丑連續殺了幾個無辜的人後,警察、記者、市民都要求供出蝙蝠俠,交換自己的平安。當跟人們(或統治階層,這裡是高譚市奉公守法遵循體制的市民們)利益衝突的時候,也就是人們不再需要他,要他犧牲的時候。在最後,蝙蝠俠也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維護人們的信仰,羅織自己的罪名,沈默地接受人們的審判。可以說,蝙蝠俠存在的意義不過是權衡下的選擇。

不過蝙蝠俠畢竟是英雄,就是能夠忍人所不能忍,愛那些不愛他的人。
##CONTINUE##
大部分的佈局,人性反應都是照著小丑預料的走。照著「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這樣的大原則進行。民眾要拿蝙蝠俠交換自己與家人的安全,戈登的手下拿王瑞秋跟哈維交換家人,布魯斯的會計師拿蝙蝠俠的秘密交換財富,少有例外。

印象最深的一幕,讓我覺得這樣的人性太光明的那一幕,是在尾聲,在小丑的設計下,一艘專載奉公守法市民的船跟一艘專載罪犯的船,兩邊的人要在時限內選擇犧牲另一下,或被另一方犧牲,或者都為自己的仁愛與原則捐軀。

但他們最後居然都選擇為了對方,為了生活空間中的對立方犧牲。一邊是安份守己的市民,一邊是罪犯。雙方在平時的生活空間就已是對立。前者往往想將後者除之後快,投票的結果也是決定犧牲對方。後者也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生活傷害或打擊前者,大多數的人也顯得打算為了自己的生存打算犧牲對方。他們在平時的生活空間往往都是對立的,但在命絃一繫的時刻卻又為了是否犧牲對方的生存而意見分歧、猶豫不決。最後做出最不符合人性跟經濟效益的反常、婦人之仁的決定。

我所觀查到的現實的世界,人們往往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在打壓別人的生活空間。生活空間從來不是平等的,人們也不認為生活空間是平等的,不管在國籍上、族群上、性別上、職業上、學籍上,都不是。人們往往傾向犧牲別人,成就自己。非管理階級的勞工,不論是高技術性或低技術性,薪資及工作機會等工作條件、生活條件都一再退步、萎縮,而管理階級、股東的薪資及權益卻不斷地增加、擴大。當代的主流論述往往反左、反動,反任何有違個人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東西。擺脫不了限制的普羅大眾所受到的限似乎制越來越多,而有能力的人才或企業則越來越自由、責任越來越少。主流論述要求讓企業、產品、市場、就業市場等都沒都有任何限制只有自由競爭,要求砍掉自己無法直接受惠的福利或政策。階級、階層、族群、性別往往,或很多情況下,都處在對立面,水火不容,總有一方被否定享有平等的生活空間。

而《黑暗騎士》中兩艘船上對立的兩方,都肯定了對方的生命價值跟自己的一樣,應該跟自己一樣有平等的生活空間跟生存權,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捍衛那模糊又脆弱的信念。

真正的奇蹟不是蝙蝠俠又制服了一個反派,而是人們選擇了與自己的對立方平等共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