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06

《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

中國時報 A9/話題 2006/01/26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
【龍應台】
  「胡錦濤」代表什麼?
  錦濤先生: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在二零零六年一月中勉勵他的國青團青年學員時,說了這麼一句玩笑的話:「希望將來國青團也能培養出一個胡錦濤。」
  我相信這是他從政以來所說過的最不及格的笑話。
  馬英九先生很可能只單純想到,「胡錦濤」是從共青團體制裡脫穎而出的國家領導人,但是會說出這樣的話,也透露了他顯然不曾更深刻地細思過,共青團是個什麼樣的體制?這個領導人所領導的「國家」,是個以什麼為本的國家?他的權力來源是什麼?正當性何在?在二十一世紀初掌握中國政權的「胡錦濤」這三個字,代表了什麼意義?

  它當然代表了超高的經濟成長指數,讓世界驚詫,讓國人自豪,可是同時,在政治自由的指標評比上,中國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百七十七名。您可以說,這是以「西方右派」的標準來衡量的,不符合「中國國情」。好,讓我們用一個社會主義的指標吧。追求資源分配的平等,不管均富或均貧,都是左派的核心理想吧?在貧富差異上,中國的基尼系數超過0.4,迫近0.45,這已是社會大動亂的門檻指標。指標數字下,多少人物慾橫流,多少人輾轉溝壑。
  也就是說,「胡錦濤」三個字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歷史裡,仍代表一種逆流:在追求民主的大浪潮中,它專制集權;在追求平等的大趨勢裡,它嚴重的貧富不均。
  在您剛剛上任時,人們曾經對年華正茂的您寄以期望,以為,作為一個新世紀的人物,您的心靈和視野會比您的前輩們更深沈,更開闊。共產黨權力革命的殺伐蠻橫之氣,終究要被人文的體貼細緻和文化的潤物無聲所取代。但是,兩年了,我們所看見的,是什麼呢?

  被割斷的喉嚨
  促使我動筆寫這封信的,是今天發生的一件具體事件:共青團所屬的北京「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今天黃昏時被勒令停刊。
  在此之前,原來最敢於直言、最表達民間疾苦的「南方週末」被換下了主編而變成一份吞吞吐吐的報紙,原來勇於揭弊的「南方都市報」的總編輯被撤走論罪,清新而意圖煥發的「新京報」突然被整肅,一個又一個有膽識、有作為的媒體被消音處理。這些,全在您任內發生。出身共青團的您,一定清楚「冰點」現在的位置:它是萬馬齊瘖裡唯一一匹還有微弱「嘶聲」的活馬。
  而在一月二十四日的今天,這僅有的喉嚨,都被割斷。在「冰點」編輯們正式得知這個「割喉」處分之前,所有跟「冰點」有關的字和詞,已經從網路上徹底消滅。
  在您的領導之下,網路警察的絕對效率,令人駭異。
  選在今天執「刑」,誰都知道原因:春節前夕,人們都已離開工作崗位,準備回鄉圍爐。報紙開始撲天蓋地報導娛樂,製造溫馨;電視開始排山倒海地表演聯歡,生產快樂。選在這一天割斷中國僅有的喉嚨,然後讓普天同慶的歡聲把它淌血的聲音遮住。行刑者躡手躡腳走開,過完年,一切都已了無痕跡。網路警察的效率和現代傳媒的操弄,是您所呈現的二十一世紀統治技巧。
  網路警察動作快,是怕自己的人民知道;精算時間動手,是怕國際媒體知道。偷偷摸摸地執行,費盡心機地隱藏,洩漏的是政府的虛心和害怕。但是,請您告訴我這個困惑的台灣人民:這「和平崛起」大有為的政府,究竟為什麼如此的虛心和害怕?
  「冰點」的停刊,其實沒有人真正的驚訝,人們早在暗暗等待,好像一個宿命論者永遠在等著鬼的半夜敲門索命;我發現,太多的災難和壓迫,使得大陸很少人相信好事會長久、夢想能成真、正義能落實。刊出龍應台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時,網路上已經四處流傳「冰點」被封殺的臆測;今天,只是「鬼」終於被等到了。而「冰點」「勇敢」到什麼程度使得共產黨用這樣陰暗的手段來對付它?
  仇外的建國美學
  今天封殺「冰點」的理由,是廣州大學袁偉時先生談歷史和教科書的文章。因為它「和主流意識形態相對…攻擊社會主義,攻擊黨的領導」。而「毀」掉了一份報紙的袁偉時先生的文章,究竟說了什麼的話,招來這樣的懲罰?
  我認真讀了這篇文章。袁偉時以具體的史實證據來說明目前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謬誤百出不說,還有嚴重的非理性意識形態的宣揚。譬如義和團,教科書把義和團描寫成民族英雄,美化他對洋人的攻擊,對於義和團的殘酷、愚昧、反理性、反現代文明以及他給國家帶來的傷害和恥辱,卻隻字不提。綜合起來,教科書所教導下一代的,是「一、現有的中華文化至高無上。二、外來文化的邪惡,侵蝕了現有文化的純潔。三、應該或可以用政權或暴民專制的暴力去清除思想文化領域的邪惡。」。對於這種歷史觀的教育,袁偉時非常憂慮:「用這樣的理路潛移默化我們
的孩子,不管主觀意圖如何,都是不可寬宥的戕害。」
  錦濤先生,我不是不知道,共產黨是以美化秦始皇、盜跖、太平天國、義和團這樣一個歷史脈絡來奠定自己的權力美學的。我也不是不知道,每一個政權都會設法去建構一個所謂建國神話和圖騰──您因此一定也很理解民進黨的企圖。但是,建構的國族神話裡如果藏有仇外情緒,就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危險。在二十一世紀,國界幾乎快要不存在,地球愈來愈是一個緊密的村子,因為唇齒相依,不得不憂戚與共。中國為什麼極力爭取主辦奧運和世博?目的不就是企圖以最大的動作向世界推銷一個新的中國形象:你看,中國是一個充滿發展能量、愛好世界和平、承擔國際責任的泱泱大國!
  如果對外面的世界推銷的是這樣一個形象,關起門來教下一代的,卻是「中華文化至高論」、「外來文化邪惡論」以及義和團哲學,請告訴我,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總書記能夠光明磊落大聲地告訴國際社會嗎?
  袁偉時說,教科書不能罔顧史實,不能讚美暴力,不能教下一代中國人對自己狂熱,對外人仇視。這樣的認知,錦濤先生,在我們這裡,叫做「常識」。在北京,竟然是違反「主流意識形態」的入罪之論。那麼能不能請您告訴我這個台灣人民,您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什麼?
  哪一個是你真實的面孔?
  我們暫且不管大陸的知識份子和一般人民讀者怎麼看這「冰點」事件,但是我很願意和您分享像我這樣一個台灣的知識份子的感受。至於龍應台這樣思維的人在台灣有沒有代表性,有沒有影響力,您自己判斷。
  我對中國大陸有著深切厚重的情感,來自命運血緣,歷史傳統,更來自語言文化。在台灣生長,我同時發展出與這一條「家國認同」情感線平行並重的執著,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道的堅持,而從這種尊重和堅持衍生出其他的基本價值:譬如主張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譬如對貧富不均的不能接受,對國家暴力的絕不容忍,對統治者的絕不信任,譬如對知識的敬重,對庶民的體恤,對異議的寬容,對謊言的鄙視……
  這一條我稱之為「價值認同」的理性線。當「家國認同」的情感線和「價值認同」的理性線相互衝突時,我如何取捨?毫無猶豫,我選擇後者。二十年前,我曾經寫「野火」和國民黨那個「家國」對抗;李登輝當政時,我曾經為文批判他的虛偽與狹隘;陳水扁不公不義,又迫使我執筆徹底抵抗。所以您如果鬧不清我究竟是「統派」或是「獨派」,不妨這樣試試:台灣和大陸,哪邊符合我的「價值認同」,就是我的「家國」。哪邊違背我的「價值認同」,就是我離之棄之抵抗之的對象。如果兩邊都符合我的「價值認同」,那就開始討論統一吧。所以,我是統派
還是獨派呢?
  以這樣的價值結構來看今天「冰點」事件,您說我這個台灣人看見什麼?
  我看見這個我懷有深切厚重情感的「血緣家國」,是一個踐踏我所有「價值認同」的國度:
  它,把真理當謊言,把謊言當真理,而且把這樣的顛倒制度化。
  它,把獨立的知識份子當奴才使用,把奴性的知識份子當家僕使用,把奴才當──啊,它把鞭子、戒尺和鑰匙,交到奴才的手裡。
  它面對西方是一個臉孔,面對日本是另一個臉孔,面對台灣是一個臉孔,面對自己,又是一個臉孔。
  它面對別人的歷史持一個標準,它面對自己的歷史時──錯了,它根本不面對。它選擇背對自己的歷史。
  它擁抱神話,創造假象,恐懼真相。他最怕的,顯然是它自己。
  ……
  您,還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請說服我
  我真正想說的是,錦濤先生,作為一個台灣人,我實在不在乎團團和圓圓來不來台北,雖然熊貓可愛得令人融化。但是我這樣的台灣人可真在乎「冰點」的安危,就像很多、很多香港人真在乎程翔那個被逮捕的記者的安危。如果中國的「價值認同」是由一群手持鞭子、戒尺和鑰匙的奴才在壟斷它的解釋和執行,而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是被打擊、戒律、監控的對象,請問,我們談統一的起點理由究竟是什麼呢?而我對中國的情感還是有條件的,台灣還有很多熱愛、深愛、無條件地執著地愛中國那片深厚土地的人──您又用什麼東西去跟他談統一,而他不致被人
嘲笑、咒罵呢?
  重點不在團團和圓圓,您知道嗎?重點也從來就不在民進黨,您明白嗎?
  重點就在「冰點」這樣具體而微的事情上,因為,說穿了,錦濤先生,您容不容許媒體獨立,您尊不尊重知識份子,您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最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經歷過野蠻,我們不得不在乎文明。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願意誠懇傾聽。
  (本文寫於一月廿四日。台北中國時報、香港明報、吉隆坡星洲日報、美國世界日報今同步刊出)

1/28/2006

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






By 查理.范多倫, 莫提默.艾德勒



檢試閱讀:

1.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

2. 在第一次閱讀一本困難的書時,不要企讀了解每一個字句,不要害怕,或是擔憂自己似乎讀得很膚淺。就算是最難讀的書也快快的讀一偏。當你再讀第二次時,你就已經準備好要讀這本書了。

檢視閱讀的兩個步驟都可以當做分析閱讀之前的預備動作。

閱讀的層次

一、基礎閱讀
一般都是在小學階段就學會的,這個層次能夠讀出基本的字句和了解前後文。

二、檢視閱讀
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一本書的內容、性質與架構。檢視閱讀分為兩種:

1. 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 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 研究目錄頁
  • 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 如果是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 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 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唸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2.粗淺的閱讀: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三、分析閱讀

徹底完整的閱讀,充分的理解與消化(特別適用於非小說,論說性的書)

Step1: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規則

  • 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 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 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 來,並能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 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Step2: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 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那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Step3像是溝通知識一樣的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 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 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 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 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 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 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四、主題閱讀:在不同的書籍之間讀出一個相關的主題。

1. 觀察研究範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Step1:針對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

ü 可以參考圖書目錄、專家建議與書中的書目索引。

Step2:瀏覽這份書目上所有的書。

ü 確定哪些與主題有關。

ü 並就主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 主題閱讀:閱讀所有第一階段被認定與主題相關的書,找出相關章節。

Step1:找到相關的章節。

ü 瀏覽所有在第一階段認定與主題相關的書。

Step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ü 根據主題創造一套中立的詞彙。

ü 無論作者是否實際應用到這些詞彙。

ü 所有的或絕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這套詞彙。

Step3:釐清問題。

ü 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

ü 無論作者是否明白談過這些問題

ü 所有或至少大多數的作者都要能解讀為這些問題提供他們的答案。

Step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

ü 將作者針對各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之旁。

ü 各個作者之間或之中,不見得一定存在某個議題。

ü 有時候需要針對一些不是作者主要關心範圍的事情,解讀他的觀點,才能建構出這種議題。

Step5:分析討論。

ü 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突顯主題。

ü 比較有共通性的議題要方在比較沒有共通性的議之前。

ü 各議題之間的關係也要清楚的界定出來。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主動閱讀的基礎: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必須去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3.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書成為你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寫下來

筆記的必要

    1. 讓你保持清醒
    2. 主動思考,思考傾向用言語表達
    3. 幫助記憶思想

筆記的方法

1. 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的句子下畫線

2.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在加畫一道線:再強調一遍,或在一整段外加個記號

3. 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也可配合夾書籤或折頁角

4. 在空白處編號: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頁碼:強調作者在此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能讓散布在全書的思想統一起來

6. 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跟畫底線是同樣功能

7. 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1. 檢試閱讀──結構筆記(structural note-making)

這些筆記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

寫下問題的答案

1. 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2. 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

3. 作者是籍著怎樣的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做這些筆記最好的地方是目錄頁,或是書名頁

2. 分析閱讀──概念筆記(conceptual note-making)

這些概念是作者的觀點,也會出現你的觀點


3. 主題閱讀──辯證筆記(dialectical note-making)

針對一場討論情境

培養閱讀的習慣

照規則練習

→培養出習慣

由許多規則中養成一個習慣

熟練動作

→壓縮、連結,複雜卻和協

→習慣

輔助閱讀

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孤立一本書

相關經驗:

一般經驗與閱讀小說及哲學書有關

特殊經驗與閱科學性作品有關

閱讀歷史作品同時與一般經驗及特殊經驗都有關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適當運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自己讀懂一本書:

問自己:在你覺得自己了解的某一點上,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來?

其他的書可以當作閱讀時的外在助力:

許多偉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關聯,而且在寫作時還有特定的先後順序。

後者的作品總是受到前人的影響

閱讀彼此相關的書籍,依照寫作的時間順序來讀,對了解最後寫的作品

有很大的幫助

外在輔助閱讀的主要功用是在延伸與一本書相關的內容脈絡

相關書籍也能提供一個大型的網路脈絡,以幫助你詮釋你正在閱讀的書

如何運用導讀(commentary)與摘要(abstract)

盡量少用:

    1. 一本書的導讀並不一定都是對的
    2. 就算他們寫對了,也可能不完整。可能會限制你對一本書的理解

如何使用導讀:除非看完一本書,否則不要看某個人的導讀

在你盡力讀完一本書,還有些問題困擾著你時,才運用這些導讀來解

答問題。

先讀導讀的危害:

1. 可能會讓你對這本書產生誤解

2. 只看到那些學者或批評家提出的重點,忽略其他可能也很重要的

論點

如何使用摘錄或情節摘要之類的作品:同導讀

用途:

1. 喚醒你的記憶

2. 主題閱讀時,可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論題是與你主題密切相關的

如何運用工具書:

要知道

1. 你想要找的是什麼

2. 在哪一種工具書中能找到這樣的東西

3. 如何在工具書中找到你要的資料

4. 確定該書的編著或作者知道那個答案

如何使用字典:

字典是關於字的一本書,不是關於事的一本書

1. 文字是物質的──可以寫成字,也可以發出聲

2. 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文字扮演了文法上的角色

3. 文字是符號──這些符號是有多種意義,在許多方面互相關聯

4. 文字是約定俗成的──這是人類創造的符號,每個字都有歷史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1. 事實是一種說法──說明一個事實時,會用一組文字來表達

2. 事實是一種「真實」的說法──事實不是觀點

3. 事實是真相的反映──可能是(1)一個資訊;(2)不受懷疑的推論

4. 事實是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俗成──事實會改變

對事實提出適當問題

百科全書不是追求知識的理想途徑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任何實用型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實用性的書的兩種類型

1. 說明規則的,論述都是為了說明規則而來

2. 主要闡述規則形成的原理(經濟、政治、道德巨著等)

在評斷一本實用性的書時,所有的事都與結果及目標有關

說服的角色

問題 1.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2.他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目的

最終的評斷來自:是否接受他的結論,與他建議的方法

贊同實用書之後

問題 1. 這本書是在談些什麼?

2. 了解他要你這麼作的目的

3. 內容真實嗎?

4. 這本書與我何干?

贊同一本實用性的書,需要實際採取行動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閱讀想像文學的不要:

1. 不要抗拒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2. 在想像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

3. 不要用適用於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

閱讀想像文學的一般規則:

1. 分類

2. 掌握大意──總是在劇情之中

3. 了解架構

閱讀小說的時候的詮釋規則:

1. 小說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與他們的思想、言語、感覺及行動

2. 共識與主旨有關──場景、背景

3. 感受情節

提醒:

1. 了解作品,會更有樂趣,對喜歡的來源有更多了解

2. 引申到有故事敘述的抒情詩也同樣適用

3. 小說的閱讀批評規則 ── 在你衷心的感激作者試圖為你創造的經驗之

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作品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要把這些文學作品讀通,唯一能作的就是去感受與體驗

如何閱讀故事書:

1. 快讀,全神投入

2. 除非你真的盡力活在這樣的虛構世界中,否則不要任意批評這個世界

3. 全部看完之後再回顧一下,了解事件的關聯與活動的先後順序

4. 一定要讀完一本小說之後,才能談是否把這個故事讀通了

小說能滿足我們潛意識或意識中許多需要

關於史詩的重點:

集中注意力,全心參與並運用想像力

如何閱讀戲劇:

把劇本搬上心靈的舞台演出

關於悲劇的重點:

1. 悲劇的精髓在於時間,或是說缺乏時間

2. 讀悲劇人物的台詞時,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大人物之口

如何閱讀抒情詩:

觀念: 1. 只要肯拿起來讀,並不如你想的要花那麼多工夫

2. 其次,那絕對是值得你花時間與精力去做的事

規則: 1. 不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

除非一次讀完,否則無法理解大意是什麼,也很難發現詩中

的基本感覺與經驗是什麼

2. 重讀一遍,大聲讀出來

詩中的節奏或或有押韻的地方,能幫助你把強調的地方突顯

出來,增加對這首詩的了解

關鍵: 關鍵字,從修辭中去找出來。為什麼有些字會跳出來,凝視著你?

節奏造成?押韻的關係?重覆出現?

如果好幾段談的都是同樣的概念,那麼彼此之間有什麼關聯?

要了解一首詩,一定要去讀它,一遍又一遍的讀

如何閱讀歷史書

難以捉摸的史實

歷史的理論:

歷史根本沒有模式可循。

托爾斯泰認為,造成人類行為的原因太多,又太複雜,而且動機又深深隱藏

在潛意識裡,因此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發生某件事。

每一種歷史寫作都是從某個觀點出發的。為了追求真象,我們必需從更多不

同的角度來觀察。

歷史中的普遍性:

1. 對於感與趣的歷史事件或時期,盡可能閱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

2. 閱讀歷史時,不只要關心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還要懂

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行動的原因。

閱讀歷史要提出的問題:

1. 每一本歷史書都有一個特殊且限定範圍的主題,批評時要知道作者所沒 談到的是什麼,一位作者不該因為他沒有做到他根本沒想做的事而受到 責備。

2. 歷史書在說一個故事,要知道這位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故事的,我們

可能不同意他對這件事的觀點,但我們仍能從也身上學到東西。

3. 這與我何干?就在於務實面,也就是你的政治行為面。

批評1. 在我們完全了解書中的意對後──這本歷史書夠不夠逼真

批評2. 作者誤用了資料,我們希望一位歷史學家有完備的知識

如何閱讀傳記與自傳

問題1. 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2. 他作謂的真實是包含哪些條件?

類型1. 定案本:對一個人的一生做詳盡的報告

類型2. 授權本:由繼承人或朋友負責,作者可能存在偏見

類型3. 一般傳記:不如定案本值得信任,但適合閱讀

有些傳記是教誨式的,含有道德目的

所有自傳所寫的都是還未完結的生活

張開另一隻眼,去發現作者個人的影子

我們所閱讀的文字都是由人所組織撰寫出來的

從來沒有人能讓自己完全擺脫自己的作品

傳記是有啟發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

如何閱讀當前的事件:

是誰在寫這篇報導:

1. 這個作者想要證明什麼?

2. 他想要說服誰?

3. 他具有的特殊知識(觀念、偏見)是什麼?

4. 他使用的特殊語言是什麼?

5.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閱讀文摘的注意事項:

內容被濃的越多,我們對濃縮者的特值就更要有所了解

在經過專業濃縮的句子中,讀者要讀出言外之意才行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討論範圍:1.偉大的科學與數學的經典之作 2.現代的科普著作

了解科學這一門行業:

閱讀這些書只是為了要了解科學的歷史與哲學

這也是一個門外漢對科學應有的責任

責任:注意到偉大的科學家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時──注意到問題本

身及問題的背景。

透過懷疑的訓練,而釋放出一個自由開放的心靈

閱讀科學經典名著的建議:

科學的客觀不在於沒有最初的偏見,而在於坦白承認

難題1. 要了解科學中歸納法的論點,就必須了解科學家引以為理論基礎的

論據。

難題2. 數學問題

面對數學問題:

數學是一種語言,擁有自己的字彙、文法、與語境

掌握科學作品中的數學問題:

1. 至少可以把一些你想像的基礎程度的數學讀得更明白

2. 跳著略讀

不是要成為這個主題的專家,而是要去了解相關問題

關於科普書的重點:

1. 他們只談論一點相關的實驗內容(他們只報告出實驗結果)

2. 內容只包括一點數學(除非是以數學為主的暢銷書)

理論性的書一樣會帶來實際的結果

如何閱讀哲學書

我們要學習哲學家,提問題的時候有孩子氣的單純,回答時卻成熟而睿智

哲學家提出的問題:

1. 關於存在與變化的問題,與世界上存在與發生的事有關。屬於理論或思

辯型的部分

2. 關於善與惡、好與壞的問題,與我們應該做或探尋的事有關。屬於實用

部分,規範的哲學

現代哲學的傳承:

1. 世上存在及發生了什麼事,或人類應該做追求的問題

2. 關於在第1問題中徥知識,在回答第1問題時的思考模式,如何用語言

將思想表達出來等的問題

關於2的問題,本書無法指導如何閱讀

哲學的方法:

思考問題本身──哲學就是一種思考,別無他物

哲學的風格:

1. 哲學對話:由立場與觀點的衝突來表達論說

2. 哲學論文或散文:由哲學家直接敘述自己的觀點

3. 面對異議:明確指陳各種衝突,將不同的觀點都說明出來,然後再面對

所有不同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從對立與衝突中,讓真理逐漸

浮現。

4. 哲學系統化:用類似數學組織的方式,將哲學本身整理出來

5. 格言形式:最大學好處在有啟發性

閱讀哲學的提示:

哲學問題是要去解說事物的本質,而不像科學是在描述事物的本質

歸納性的論證是讀者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要運用思考,除了思考本身,復發有任何其他的幫助

釐清你的思緒:

哲學家意見往往不合,不應該是你的困擾

1. 如果這些不同的意見一直存在,可能就指出一個沒有解決或不能解決的

大問題。知道真正的奧密所在是件好事

2. 你的責任只是要釐清自己的思緒

關於神學的重點:

神學有兩種類型:1.自然神學 2.教義神學

面對教義神學會犯的錯誤

1. 拒絕接受作者首要的原則經文,結果,一宜跟這些首要經文抗爭,根本

注意不到書的本身。

2. 認為既然整本書的首要原則是教義的,依據這些教義而來的論述,這些

教義所支持的推論,以及所引導出來的結論,都必然也是屬於教義的。

接受首要原則是成立的,然後用閱讀任何一本好的論說性作品都該有的

精神來閱讀

如何閱讀「經書」

1. 有義務找出意義,並能從其他的「事實」中舉證期真實性

2. 如果自己不能這麼做,又義務去找能做到的人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什麼是社會科學:

定義:諸如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的學科學都是組成社會學的核心

大部分有關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及作,及一些有關商業、社會服務

的作品,再加上相當大量的心理學作品,也都適合社會科學的定義。

閱讀社會科學的容易處:

這些作品的內容通常取自讀者所熟悉的經驗,論說方式也是敘述式的

對於社會科學所討論的問題,我們通常都會有很強烈的意見

閱讀社會科學的困難處:

1. 關鍵字,特殊用語

2. 混雜式:混雜了科學、哲學與歷史,甚至為了加強效果,通常還帶有點

虛構色彩

3. 分類:回答「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就跟要給社會科學下定對同樣困難

4. 達成共識:原因就在作者無法將自已的用語規則說明清楚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

主要著眼點在一個特殊的事件或問題上,而非一個特殊的作者或一本書



1/27/2006

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

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Joseph E. Stiglitz/著,李明/譯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
美國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前任首席經濟學者兼資深副總裁,2001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原因:對存在「不對稱資訊」之市場分析具開創性貢獻。史迪格里茲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

  他的批判充滿人道關懷,他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貧窮。本書,主要是對全球性機構──IMF、WTO、世銀──的批判,尤其是對IMF。


  作者指出為什麼「全球化曾帶來貢獻,但為何如今卻會備受爭議」,開啟了對三大全球性機構的批判。由比較世銀與IMF,檢討IMF的不當。IMF,背棄凱因斯學派,轉向自由市場至上基本教義派,再加上「華盛頓共識」,1980以後,自由市場理念取代了凱因斯理念。書中,作者有許多對IMF嚴厲的批判。「代表誰的利益」?作者指出這些機構的主導者並非只是最富有的工業國家,還包括他們的商界人士,因此相關的政策自然會反應出這種權力結構,書中有相當多的例證指出這種現象。「誰能代表國家發言」?在IMF,代表國家發言的人是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在WTO則是貿易官員,這些人士都各自與國內的特定支持者關係密切,之後的章節,有不少例子足以令人質疑他們政策的居心。這些機構甚至「不透明化」、「違背民主精神」,這些,作者都會在書中舉例批判。

  失業人口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以及家人的生活都會受到這些外來者所建議的──IMF還會採強迫推銷的方式──經濟政策所影響。IMF將他們視為單純的「統計數字」,輕易就祭出控制通貨膨脹與確保西方銀行的債權這類會意外引發副作用的措施。就像由五萬英呎高空扔炸藥,執行任務者不會「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為。「衣索比亞與IMF的爭執」,揭露了先進工業國殖民心態的殘留。表現出IMF唯我獨尊的心態,IMF總是越俎代庖,將他們經濟政策的意識型態,加諸在開發國家身上,而這些有許多是美國自己本身都不採用的。許多國家陽奉陰違,不理會IMF的傲慢,反而保住了自己的經濟與社會的穩定。

  「自由」的精義在於擁有選擇的權利──同時肩負起由些而產生的責任。而IMF、世銀、美國所達成的「華盛頓共識」,三大支柱分別是財政節約、民營化、市場自由化。作者指出這些手段往往會變成目的本身,忽略相關的配套的條件,忽略了順序與步伐,忽略了經濟改革的速度所帶來的衝擊與不可逆性,而這些更反映了先進國家往往對於自己與開發中國家的雙重標準,以及對於市場、政府、下滲經濟學的迷思與相關社會議題的無知。對於經濟改革,作者認為「漸近式」的方式較佳,獲得許多學者的支持,而在韓國、日本、中國、台灣等國家身上可以見證。

  作者就東南亞經濟風暴、俄羅斯經驗、不公平交易法﹝美國懲罰傾銷,例如鋁業卡特爾、美國鈾濃縮公司USEC﹞來印證他的理論,並批判IMF的失敗,以及揭露隱藏在市場、自由化教條背後的政治考量與自我矛盾,對開發中國家的限制與不當貸款,似乎反應IMF在為西方債權銀行解套,且使西方銀行容易產生不當貸款的行為,反正肥了開發中國家的政客與少數分子,最後會有IMF出來解決,而最後背負債務的,還是開發中國家的老百姓。

  「通住市場經濟的更佳徒徑」,不服IMF的「震撼治療」處方而成功的例子──中國與波蘭。並強調「邁向權責分明的民主制度」,包括開發中國家以及西方強權。

  「IMF的其他方案」。由凱因斯的IMF到今日的IMF,指出IMF蒙蔽於市場意識型態的思路。標榜「市場運作量好」信念的機構,IMF卻過度干預匯率市場,不諦顯現IMF的予盾、對於市場失靈缺乏一貫性理論及對市場預期心理的理解(IMF認為市場可能會出現過度悲觀,而忽略過度樂觀),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IMF助長了投機者的氣焰。IMF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要求各國勒緊褲帶的作法,加速了「危機」的傳播。由於IMF對於危機的傳染缺乏一貫的理論,所以IMF往往擴大反而阻絕危機的蔓延。IMF很擔心國際收支赤字,但對資金究竟流向什麼用途卻興趣缺缺。IMF支撐匯率的干預行動,使廠商購買匯率保險的必要生減少,IMF低估了他們的干預所帶來的道德風險。IMF自我的擴張與過分的干預,導致的失敗,卻推卸給發生危機國家本身的缺失上。

  結論,「應有的改革」一、瞭解資本市場自由化的危險與外部性;二、破產改革與凍結,只是為了維護西方債權人利益而進行抒困,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危機與風險;三、減少對抒困的依賴;四、改善金融管制的設計與執行,兼顧「穩定」與資金流通,以提高企業投資、創造工作機會;五、改善風險管理,在設計上盡量消彌開發中國家的風險,由代款人來負責風險承擔;六、改善社會安全網,加強弱勢族群承擔風險的能力;七、改善對危機的因應,應將金融危機的對策放在社會與政治整體中來考量。最後,作者更希望透過在佐以債務豁免、世銀與WTO的改革,來建立一個更人性化的全球化。

1/25/2006

在sidebar 中加入捲軸

語法


<div STYLE="height:300px;width:90%;Overflow:auto;">
     項目1
     項目2
     ......
</dev>


1/22/2006

身分


身分,米蘭.昆德拉/著,邱瑞鑾/譯

  『尚.馬克做了一個夢:他很擔心香黛兒,他到處找她,他在街上跑來跑去,終於,他看見她,她的背影,她往前走,越走越遠。
  他追著她跑,喊她的名字。只差幾步而已,她轉過頭來,這下尚.馬克被攝住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張臉,一張陌生的、讓人不舒服的臉。
  然而這不是別人,是香黛兒,是他的香黛兒,他很確定,可是他的香黛兒卻有一張陌生人的臉,這真讓人難受,非常非常的讓人難受。
  他抱住她,緊緊的把她抱在懷裡,以哽咽的聲音不斷的喚著:「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好像他想藉著一再覆述這些話,把她那張丟失了的臉、丟失了的身分,注入這張變形的臉裡面去』


這句話,開始了尚‧馬克的匿名信計劃,也是他們發現彼此的另一面的導火線。

「…他堅持。她終於說了:『男人都不回頭看我。』…她臉紅了。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她這樣臉紅,她竟然臉紅了。這股紅赧似乎洩露了她羞於啟齒的種種慾望。這些慾望是如此強烈,香黛兒抗拒不了,只好重複的說:『嗯,男人,他們都不回頭看我。』…」


F死了。

「… 『現在,友誼轉化為一種相互尊重的契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彼此以禮相待的契約關係。那麼,要求朋友去做一件讓他為難;或是讓他不舒服的事(為自己挺身而出),就是不禮貌。』…『要是你遭到別人厭棄,遭到別人的指控,被人家丟去餵禿鷹,你會發現那此認識你的人會有兩種反應:有些人是和獵捕你的人聯手,另外一些人則偷偷裝做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聽說,所以你還是會和他們見面、和他們談話。第二種類型的人,很謹慎、很機靈,他們是你的朋友。就是現代所謂的(朋友)。』…」


在你自己媽媽的肚子裡,人家所謂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也躲不了別人的目光。

「…『火葬場的火把它的名片給了我。』…『火葬場的火,是不讓我們的身體不受任何人支配的唯一解決辦法。』…」


無聊的數量。

「…『今天,大家都變得很相像,同樣都有對工作冷漠的通病。這種冷漠變成了我們所迷戀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唯一的集體迷戀。』…」


乞丐,邊緣人。

「… 『那種挫折不只是放棄學業,那時候我所放棄的是雄心壯志。我當下就成了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男人。而沒有了雄心壯志,我立刻就置身在世界的邊緣。而且更糟的事,我就想當個邊緣人,一點也不想去找其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想要的很少很少,所以不管再怎麼貧窮,都無法動搖我的想法。可是如果你沒有了雄心壯志,如果你沒有一定要成功、成名的那種強烈的企圖心,你就會在懸崖邊緣。我在那待過,那真的是非常的舒服。』…」

1/14/2006

閉關

寒假到了,考試近了
先把誘惑解決掉吧...

身分──米蘭昆德拉

買了三本關於全球化的書:
《虛擬國家》
《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
《當企業購併國家: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
還有一本《尼采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一個禮拜一本,這個月的精神糧食不虞……

1/13/2006

肝...是養來爆的 XD

肝...是養來爆的 XD
期末考終於考完了
算一算…我的肝也只有爆昨天到今天
還OK啦,平常多少還是有在看一點的,前四天「肝」它休養的很充分
只是今天比較操而已
(考試週要吃清淡一點...)

太久沒這樣操,熬一夜就渾身不對境
本日上午腸道暢通,各收費站聯合罷工
主要幹道速限無效,只能倚賴駕駛自由心證
便便好像急著奔喪,爭先恐後馳騁枯腸
閘道限流於事無補,交流道出口一片渾屯
一坨接著一坨,急於離開我的掌控

考試鍾響前,我急著把妳送走
考試鍾響後,我希望妳不要急著走
難道在下柔腸不值妳的駐足?
說走就走,一餐情誼不足掛齒?
為何非得如此狠心,在這存亡之際刀刃相向?
非如此不可!真的非如此不可嗎?

事過境遷,祝福妳下水道新生活愉快! (XD)

看樣子我有必要買個腸胃藥擺在身邊 standby >_<

寒假了,要照計劃實現我的目標!

我能上!! ╰(‵皿′*)╯

1/07/2006

期末考週

整理了一些連結
該唸書了......

點這幹麻?去看「一定要去的」連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