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08

《連署》保留樂生、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新莊機廠替代方案

《連署》保留樂生、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新莊機廠替代方案

認為樂生是造成捷運新莊線遲遲不能通車、造成居民權益損失的同學,有空的話看一下附件吧。

附件一: 20080428113157003.doc
附件二: 20080428113157004.doc

九型人格分析

九型人格分析
第五型智慧型、觀察者、思想型、理性分析者、思考型
17%
第一型完美主義者、完美型、改革者、改進型、秩序大使
14%
第四型藝術型、浪漫者、自我型、憑感覺者
13%
第六型忠誠型、忠誠型、尋找安全者、謹慎型
13%
第三型成就者、事業型、成就型、實踐型
12%
第八型領袖型、能力型、挑戰者、保護者、權威型
12%
第九型和平型、和平者、和諧型、維持和諧者
8%
第二型助人者、全愛型、助人型、成就他人者、博愛型
6%
第七型快樂主義型、豐富型、活躍型、創造可能者、享樂型
4%

20080426 我不是夜店咖



4/26 大猩猩的生日辦在 Roxy99,來了好多好久不見的老同學。每個人見到面總是要寒暄一下,第一句話不外乎是「好久不見」之類的。而有位北科的同學對台科的同學說:「我受不了了,明明就同校(甚至同系)的,每個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HI!○○!很久沒看到你了耶!』」
啊...學校那麼大(面積跟大賣場一樣大),不同系修課不一樣,就沒什麼機會遇到啊。同系同班的,大四修的課也不一樣,所以還是遇不到,畢竟大家去學校的日子不一樣。

那裡真的超吵的啦!朋友想「耳語」一下近況八掛,要在耳朵旁邊用喊的或吼的,不然聽不清楚!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會稱之為「爆」料的原因了,每一字一句都是卯足了力氣從丹田爆出來的!

然後,酒精開始作用後,伴隨那震耳欲聾的音樂搖搖晃晃的感覺還不錯。話說,大猩猩帶去的那些辣妹朋友,不需要等酒精作用就夠 high了,看她們拿著啤酒隨 Bass搖擺,感覺很有經驗。根本就是在夜店認識的夜店咖吧。

不過,壽星之一喝太多烈酒,不到兩個小時就趴了,他應該覺得那絲竹是非常之亂耳,黃湯是非常之勞形。這是不是所謂「樂極生悲」「過猶不及」,適量可以助興(性?),過量就沒得嗨了。

離開後,跟幾個朋友坐車到公館,下車後還不忘提醒那隻過街老鼠回到國際學舍要做好國民外交,不要讓我們再少一個邦交國了。(誤)

跟大家說完古拜,就跟餡餅一起牽腳踏車過福和橋,這讓我想起在高雄林園有一次搭公車坐過站,從東港走高屏大橋回林園。買了宵夜回去──這是關鍵,重溫室友的回憶。那個宵夜有多關鍵呢?睡前刷牙的時候抓兔子了,而那些米血糕、鹽穌雞讓我有固質的東西可以反芻(我沒有再把它吞回去啦)。睡覺的時候頭又超痛的,感覺就像戴著緊箍咒躺在床上!從這次的經驗可以確定,我不適合當夜店咖,那些婀娜多姿的正妹跟我是不同的品種,那個缺氧的地下室不是我的世界。(阿宅跟夜店本來就不搭)


再睡了四個小時候,起床洗澡準備送老室友去牽車,跟現任室友們去動物園,重溫兒時記憶,走路走到腿快斷掉的夢魘甜美回憶。這是一個介於不健康跟健康之間週末。

4/28/2008

Compare and Contrast Married People and Single People

The most significant distinction between married people and single people is the degree of freedom. Compared to married people, single people enjoy much more freedom of financial usage, better mobility, more control of time, and fewer relations to worry about. First, married people have to care about their spouses’ opinions when they want to buy something or donate some NPOs while single people are free to spend their money on anything they want unless those things exceed their budget. Second, married people have to coordinate or obey their spouses when they want to go somewhere whereas single people are free to go everywhere. When married people want to travel to some countries or to places which have not been well developed, they may have to defer to their spouses’ feelings, and then they may be forbidden to go because the worries from their spouses, meanwhile, single people may enjoy their expanding views and thoughts. Third, single people enjoy more control of time; they can allocate more time to themselves than married people, who have to reserve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for their spouses or children.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worth doing, too many books worth reading, and too many places worth going to, and the single people have better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m. Finally, married people have spouses and maybe children to worry about while single people have less responsibility to other people. Thus the latter ones suffer less limitation. In conclusion, single people have better freedom in life.

4/25/2008

蘇花高不好吃

揪了一個室友,今天六半點就爬起來,一起去環保署前面參加「425蘇花高環評鄉親同樂(ㄩㄝ、)會



這邊在以載歌載舞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好 High),隔壁則有一群花蓮縣議會代表跟長輩呼喊「還我蘇花高」。

同樂(ㄩㄝˋ)會的創意口號:
  • 只靠蘇花高,花蓮會糟糕

  • 救教育、降失業 蘇花高非萬靈丹

  • 環委加油 青年無憂

  • 不要恐固力 給我好教育
    你要恐固力 讓我好焦慮
    不要恐固力 給我好free/福利
    不要恐固力 還我傳統領域



  • 活動結束後,急著回學校,沒有久留,只有跟幾個人拍個照認識一下,記得其中有一位是台大社工系畢業的。

    在西門捷運上看到一個正在小憩的同學包包上面綁「不一樣的返鄉路」黃頭巾,聊了之後發現這是一位北教大設計系的同學為了今天的活動翹了兩堂課,正要去菜市場找材料做作品。

    在公館站的電扶梯下,遇到一位也在包包上綁黃頭巾的同學,他是台大社會系。聽他說他還遇到兩位人類學系的。

    (怎麼感覺人家的科系都比較有趣啊......)

    這裡有影片

    反蘇花高背後,不能說的秘密

    (苦勞網)青年振奮 民代怒 蘇花高遭環委退回交通部

    (東森?)蘇花高興建案遭退回 環評委員:政策不明確
    (聯合)蘇花高不做了》場外抗爭 罵聲歌聲
    (中時)環署審蘇花高 支持、反對人馬叫陣
    (蘋果)政策不明爭議未釐清 蘇花高案退回交通部
    (大愛)蘇花高替代--花蓮觀光永續 交通以外更重文化

    4/23/2008

    How to be a Super Programmer

    If you are not a genius but you want to be a super programmer, try the following guidance. The first step is to prepare to be a nerd. Give up the idea of having a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Second, go to purchase a personal computer or a laptop for yourself. Before you sign the contract, be sure you love it as if you are dealing with your first marriage because you have to get along with this future spirit mate very well in the following years. Next, set up your computer environment and install the necessary software and uninstall the unnecessary software if possible. You may need neither MSN nor Skype, however, if you need, then be on-line as little as possible. The way to being a super programmer is a solitary path; you have to exclude yourself from the crowd. Then start regular coding exercises, do not be afraid to challenge yourself with difficult problems. Do not forget to take care of your eyes while you are conversing with your electronic lover visually. Do not forget to leave your seat for some small exercise when you are flirting with your binary mate via keyboard and mouse. Now continue coding at a regular base and coding as frequently as possible if you find interest in programming. After years you will very likely find out that your programming language skill has become much better than your natural language skill. Congratulations, now you are certainly a super programmer.

    4/22/2008

    世界地球日




    今天(4/22)是世界地球日



    也是我生日

    4/21晚上等公車的時候接到朋友的電話
    該朋友是第一個跟我說生日快樂
    還不忘提醒我要記得響應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所以,我的第一個願望要獻給地球:希望4/22當天大家只搭大眾運輸工具或騎單車上班上學。

    又要畢業了,離畢業倒數沒幾天,第二個願望:希望所有畢業生鵬程萬里,不管是軍旅生涯、職涯、研究生涯都愉快。

    第三個願望:祕密。(人家說,讓別人知道就不會實現了,雖然它好像從來沒有實現過,不過我還是要盲目地繼續這個傳統。)

    4/20/2008

    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

    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的圖像
    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

    作者︰李誠



    《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中有許多政策與建言已經付諸實行,例如勞退新制、卓越大學計劃、大學整併計劃、大學教育評鑑等等。雖然政策上理想面與執行面有所差異,但本書仍然值得一讀,至少有助於我了解那些惱人的法規與政策背後的形成的原因。

    什麼是知識經濟?

    世界銀行在一份二○○一年的報告中指出,所謂「知識經濟」是指一個創造、學習並傳播知識的經濟,是一個企業、機關、個人與社區都把知識作更有效的運用,以促成經濟與社會作便進一步發展的經濟(Dahlaman and Andersson, 2001, P13)。也可以定義為:以知識作為創造財富最主要工具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


    迷思一:知識經濟是網路經濟、是科技經濟、是新經濟。

    事實上,資訊經濟、網路經濟與科技經濟都是知識經濟的一部分,是促成知識經濟的因素,而不是知識經濟本身。


    迷思二:知識經濟的發展可以在短期內達成。

    事實上,知識經濟時代所強調的不單是員工的教育程度,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內容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高等教育目前最需要處理的問題是質量的均衡、教育的自由化、資源的分配、教育的卓越化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五點現行高等教育的劣勢,分別為:

    1. 部份國立大學人事包伏沈重、組織龐大;校園自主運作觀念偏差,學術體系與行政體系權責不明,運作效率有待改善。

    2. 國立大學運作受預算法、會計法、審計法、待遇條例等相關人事法規之限制,使大學用人及財務運作產生扞格與限制。

    3. 部份私校董事會不健全,干預校務行政,阻礙學校發展。

    4. 個人及營利事業單位透過私立學校興學與基金會捐款私立大禾,免稅額最高僅分別為50%與20%,不利私校爭取民間資源。

    5. 多數大學不符經濟規模,一萬五千人以上的大學僅九所,形成資源分散、不易整合、不利競爭的現象。


    迷思三:一國只要有大量受高等教育與具有高等技術的員工,便可以進入知識經濟的境界。

    事實上,知識經濟的產生,不但要有大量受有高等教育的人士,更重要的是,知識的使用受企業家的重視,並可以取得高額的金錢報酬。企業該重視知識管理,注意員工去新知識的取得、整合、累積、分享、流通、更新與創新。

    許士軍教授認為,操作者與知識工作者的基本差異在於:前者已被規格化以求配合機械的最高效率,因而成為有如隨時可被替換的零組件;而後者則以其所擁有的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夠以極大的自主性從事某種完整任務之達成,是個人、知識和工作三位一體的,他們必須不斷自我學習新的知識和能力,才能保持本身的價值與貢獻能力。


    迷思四:知識經濟時代所強調的是個人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必須鬆綁法律管制,法律的管制愈少愈好。

    劉紹樑律師認為,法律制度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礎建設,例如智慧財產權法要保護並確定智慧資產的價值,而公平競爭法要能防止業者利用「剩餘獨佔力」打擊新進業者,鼓勵創新,防止廠商不當運用專利法,妨礙知識的創造與運用。

    劉靜怡教授認為,員工研發成果的歸屬,為避免財產權主體眾多、內容過於複雜的財產權歸屬制度引發過高的交易成本,透過事前契約,輔以員工獎勵制度和員工離職選擇權,在法律制度的思考上應屬比較合理適切且有跡可循的模式。而為助知識產業的人力流動和資訊流動,競業禁止條款也應予以適當規範,如美國加州是採取較嚴格、經常否定的態度,


    迷思五:傳統產業必被知識經濟所淘汰。

    事實上,傳統產業可以透過知識的輸入、知識的積極使用而變成知識產業,不會被淘汰。業主的企業家精神使他們不斷地追求新知識、新技術,鍥而不捨的創新精神是他們成功轉入知識產業的主要因素。朱雲鵬教授舉了十八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支持轉型成功的可能性。英業達集團副董事溫世仁亦認為只要運用智慧與想像力,一定可以想出更多的新工作機會。

    但是,台灣許多企業其文化講究階層,管理階層與董事會過度保守,不利於員工上達意見與轉型,最後依然會有一定比例的傳統產業被淘汰,或被迫裁員。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傳統產業有轉型並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可能性。


    迷思六:傳統觀念認為體育與讀書是不相干的,好的學生是沒有時間去從事體育運動,好的運動員不可能有時間兼顧學業,體育與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業的發展更是毫無關係。

    事實上,體育是培養健康與活力的人力資源基礎,體育是多元的學習工具,體育不只是一種休閒活動,也可以成為一國主要產業之一,是一種知識性產業。

    體委會彭台臨處長指出,體育是多元學習途徑。迦納(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論」,認為人類至少有七種智能:語文、邏輯數理、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人際關係及自我認知智能。多元智能論在教學上的運用,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他們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幾乎人人都是聰明的,因為聰不僅是一種而已。彭台臨再以籃球為例,說明體育如何開發身體動覺、語文、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智能。彭台臨再以美國為例,指出其高中與大學之賽會活動的觀賞消費相當高(1995年為30.12億美元,佔總觀賞運動消費55.37億美元的54.4%),這表示美國的運動活動落實在學校與社區。由於職業運動的選手大都出身於學校優秀的校隊選手,顯示職業運動的發展,必須建立在運動風氣的普及與愛好,而且必須在青少年的在學期間,就開始加以培養運動的興趣與愛好。

    基於這個理由,雖然書中沒有提到,我想我會傾向支持十二年國教。如果考基測、升高中的「誘因」或「壓力」小一點,或許會有比較多學生「有時間」且願意在放學後留在學校運動。我國中的時候沒有補習,個人的自由時間多很多(現在覺得年少歲月的三小時都很多),有一段時間常常跟幾個同學在放學後留下來打球,主要是在練棒球的傳、接跟打擊。別看我現在宅宅的沒什麼在運動,專一的時候我還參加過射箭社到校外參加比賽,還在學校運動會拿下兩年的個人單項呢(驕傲)。當時學校三四千人,六點過後,除了我跟幾個同學以及幾個後來因打球認識的別班的同學以外,操場幾乎或完全都沒人了,學生不是去補習就是回家,不然大概就是去幫派了吧(當時混幫派的學生不少,後來聽說更多了,還有找外校人士打老師上新聞的)。台灣目前的九年國民教育與升學主義的流行,許多家長及學生都認為學歷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指標,並且相信一元化的考試制度是評斷個人程度與能力的最佳指標(我有些朋友也會這種想法,這篇《念爛大學之前,別誤判學歷重要性》也有提到這種現象)。

    很多學生會在國中三年因那些有缺失的教育方式與文本而逐漸放棄學習,甚至被家長與老師放棄。最後,當他們在球場上耀眼的表現不能受到應有的矚目時便轉向幫派或中綴或停止深造。而且,那種要命的升學制度很令人窒息。我花在球場上的時間太多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有還OK的在校成績(前三),但是學測成績只夠推甄上縣立高中(當時縣第三或四吧)跟當時北區第一志願的五專,基於對升學主義的厭惡與寧為雞首的考量而選擇了後者。五專很多同學的情形都跟我一樣,現在很多五專都停招了,但依然有許多人考不上第一或前三志願的高中就會選擇高工/職的(台科北科有很多這種人)。基於現行教育無法使所有人都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以及許多人都並未按照升學主義與菁英主義的邏輯做選擇,我覺得那種用錄取分數高的學校─知名度低的學校這種二分法來評議學生程度、實力與潛能的思維是一種過度簡化的邏輯。

    當時因為打球的關係,有認識幾個跟幫派走比較近的(他們本身沒有去混)。有一個比較熟的,後來國中畢業就沒再深造。去念五專後,記得有一次放假,我從學校回去,在路上遇到他幾次,他正要去網咖,沈迷線上遊戲。應該是十八歲左右吧,他去當兵前有遇到,他有跟我提要去當兵這件事,我跟他說他將要成為真正的男人了。之後他退伍後再遇到,是在一間洗車廠工作,後來有幾次經過都有看到他認真地洗車、擦車。再後來,我搬家了,就沒再遇到過了。當初在練打點時,他是控球控的最好的,滾地球也是最有勁的,他體格也很蒯,要是體育是一條不錯且可行的出路,或許他能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並不是說在洗車行勞動不好,只是能有更多選擇的自由總是比較好)。

    就我所知,有些高中職也是有校隊的,但是通常升學考量大於一切,除了體保生,很少人能撐到高三繼續留在社團的,而大學有校隊(尤其是棒球)的也不多。這使得很多有運動天份,且有考上高中得以繼續打一陣子球的人,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或許十二年國教,可以減少學生升高中的顧慮與壓力,讓國中的操場與球場的使用率更高(誤,有些學校沒有操場),從而使有運動天份的人更有動機展現他們卓越的技巧並更有條件發揮他們的才華。


    迷思七:知識經濟的發展會水漲船高,使全民受益。

    事實上,知識經濟時代會使非知識工作者淪為弱勢團體。由於生產方式與管理方式開始採用客戶至上、管理彈性化的經營策略,使用有在工業時代所建立的完整勞資關係模式,即追求標準化、穩定化的各種雇用、薪資報酬與員工福利政策都無法推行,因為它們會妨礙員工積極使用知識,發揮創意的意願,所以除了所得的分配惡化以外,員工也會面臨一個就業不穩定,退休、健保無保障的高風險時代。人際之間知識高低有別、勤惰各異,分得分配於是惡化。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工作者,雖因知識開發與創新而成鉅富,但卻是弱勢族群的眼中釘。

    劉克智教授指出,國內和國際知識貧富差距,可能持續擴大。不同的個人或企業,對資訊和知識的吸收能力原本就不同,掌握較多知識的個體,吸收能力較高;輸在起跑點上的人不但當前可能面臨失業的危機,未來的發展機會也會受損,進而惡化資本主義下即已出現的貧富差距。

    吳忠及教授指出,知識工作者應建立新的倫理,及照顧弱勢團體的意願。

    王麗容教授提出一個性別正義的社會福利政策,應徹底打破性別分工的籓離,積極提供女性知識工作者有平等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


    迷思八:台商與知識經濟發展無關,台商只是一些傳統產業在台灣失去比較利益後,移轉至中國大陸或亞洲其他地區另謀第二春的廠商。

    事實上,台商帶走了可以在台灣投資的資本,影響知識經濟的發展。

    4/18/2008

    全球七大富邦

    全球七大富邦的圖像
    全球七大富邦

    作者︰查理斯•韓頓透拿, 徐聯恩 (譯者)


    這本書很有趣,作者就國家社會文化與企業文的的角度分析七大主要經濟國──美國、英國、瑞典、法國、日本(作者花最多篇幅在探討的文化)、荷蘭和德國──富強的原因。《全球七大富邦》的原著(The Seven Culture of Capitalism: Value Systems for Creating W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Germany, France, Britain,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是在一九九三年付梓的,或許裡面有些統計有些過時,不過依然值得一讀。作者指出,由經濟學所透露的訊息可知,若管理者能夠「道德一點」的話,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將可降低。然而,眾所皆知的是,「道德」因人而異,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觀,而作者認為成功的資本主義文化,必然是能夠克服其本身的文化偏見,整合價值觀衝突的社會。作者提出極端並存價值觀所造成的緊張,雖不易處理,但還是可以解決的七大「價值兩難」:

    1. 普遍主義(Universalism)或特殊主義(Particularism)
    在沒有任何法令或規則可以適用某一特殊情境時,人們應該運用現有最相關的法規來規範它?還是應該認可它的特殊性,視為例外來處理呢?

    2. 分析或整合
    有效的管理者是一個善於分析事實、論點、數字,精於拆解工作、細節、現象的人?還是擅長辨識類型、整合局部關係、綜觀大局的人?

    3. 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
    確保組織成員的個人權利、能力,與尊重個人需求、偏好較為重要?還是增進個人所屬整體組織的利益較為重要?

    4. 內部導向或外部導向
    行動時,應該多傾聽內部導向的判斷、決策或聲音?還是應該多探視外部環境所傳送的訊號、需求與趨勢?

    5. 依序處理或同時處理
    依序而迅速的處理事情比較好?還是大夥兒協調而同步地處理事情比較好?

    6. 贏得的地位或賦予的地位
    組織成員的地位,應決定於其表現與績效,或其他對企業有重要意義的特徵,譬如年齡、年資、性別、學位、潛力或特殊的角色?

    7.平等或階層
    平等對待員工,以便贏得他們的全力貢獻重要?還是強調管理階層的判斷與職權重要?



    藝術活動

    在談論德國的那一章提到,德國文化不只是代表少數菁英分子的感情,或反映少數人的品味,而是全體德國人所共享的德國文明的一部分。德國每人的文化活動支出是英國人的四倍,也比法國人多,慕尼黑政府每年的文化活動預算有兩億五千馬克,劇院可以獲得門票收入四到五倍的政府補助(不知現在的數據是多少?)。而這並非是虛榮與傳統崇拜下所形成的浪費,而德國人相信,文化之於藝術,正如科技與知識之於工程,社會對藝術活動的補助,日後將獲得數以倍計的回報。作者也認為,從整體觀點來看,文化活動是地方上的道德、精神和資訊的基礎建設,甚至也具有經濟價值(活絡地方產業等等)。


    訓練、發展與複雜化

    德國人非常痛恨錯誤或失敗,所以德國人讓每一個人都具備有用的技能,而他們的訓練強調實際導向,他們訓練員工的思考和動作,而不訓練員工的個性;他們進行產業與技術訓練,但不安排管理訓練(因為他們對公式化的管理學沒有興趣)。

    十一歲時,德國兒童根據天賦學習才能,由低而高分別上文法學校、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以確保同學之間的學習能力較為接近。十五歲左右的學生可以選擇成為學徒,而專業分得很細,因此不同技師之間的能力並不容易區分,比較他們之間的優劣也沒有意義,幾乎每個年輕工作者都能找到一個工作崗位,讓他們有尊嚴地全力投入。

    對英美兩國企業而言,投資訓練發展的問題是員工會被挖角。而德國人藉由向企業徵收職業訓練費,然後在工商團體的監督下,由邦政府舉辦或補助企業的訓練課程,中小企業員工也能獲得最新的技術。

    這點很有趣,現在越來越多工作都是以專案的方式在進行,人才的流動率越來越高(資訊業好像平均是每人兩年換一次工作),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送員工受訓的意願是不是會愈來愈低?不曉得台灣的企業願不願意繳職業訓練費?可能讓員工放「學習假」,而不是要員工利用自己的時間或無薪加班時間來學習嗎?非體制內員工例如SOHO族、派遣人員,他們的學習假要怎麼安排?利用未被雇用的時間或閒暇時間學習嗎?體制外的工作者到民間機構(例如巨匠、聯城、資策會、或到TI學DSP...etc)學習或受訓可以補助嗎?學外語可以補助嗎?學生可以接受補助嗎?很多大學英語學習環境貧乏,不像台大語言中心這類的機構有比較完整的分級制度跟師資。考證照可以補助嗎?補助是無條件的嗎?還是要拿到證照或結業證書才算?


    善辯的英國人

    書中有許多地方在抨擊英語國家的經濟學數字分析邏輯,把企業當做機械可以任意拆解而非有機體的觀念,以及「忠於股東」、「為股東效力」的論調。

    作者也對英國極端的虛華個人主義提出許多嚴厲的抨擊。英美是個人所得差距相當大的國家。而精於修辭學的英國人難以凝聚共識,充滿岐見而零散,又欲以整體的一般性原則(自由經濟)來掌握。將金錢視為企業及其產品所能化約的具體數據,這種分析和見樹不見林的偏見,以及「追求最大利潤」的管理邏輯,造就了「衰退經濟下的爵士」(Lords of Decline),他們藉由買賣企業與裁員手段,充分展現了將消費者、員工、領退休金的人、政府和社會的權利報酬,轉移至股東並使其獲利的能力。作者抨擊這種不管「實體經濟」(Real Economy),而將官方統計數字與財政模式,和失業者與破產者的實際問題分開討論的型式,以及採用高明避稅手法來創造利潤而放棄創造發明的方式,會將所有人類制度簡化成貨幣型式。

    從次貸風暴、雙卡風暴,已足見貨幣分析主義以及不斷發送鼓勵先享受後付款的習慣,再加上為滿足個人浮華生活而欺瞞,所造成的社會傷害。(但若大家都禁欲苦行,資本主義經濟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4/15/2008

    科技渴望性別

    科技渴望性別的圖像
    科技渴望性別
    STS讀本02

    作者︰吳嘉苓(編輯), 雷祥麟(編輯), 傅大為(編輯)

    ★★★★


    1. 「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
    Why Mammals Are Called Mammals


    Londa Schiebinger藉這篇文章在探討為何林奈捨亞里斯多德的「四腳獸」分類,而創立「哺乳綱」,並將人類歸屬其下的原因。該文章認為「哺乳綱」的創新是由於幾點分類學的性別政治因素:歐洲人對乳房的著迷、18 世紀的重要政治趨勢(重構幼兒照護內容與女性做為母親、妻子與公民的生活。中產階級女人並沒有獲得完整公民權,她們也沒機會成會國內的專業人才。留在家裡當母親,才是啟蒙思想賦予她們的新權力)。文章最後推論,林奈的 "Mammalia" 一詞幫助歐洲社會的重構取得正當性,藉由強調雌性(人與禽獸皆然)哺育後代乃是再「自然」不過之事,其分類範疇混合了歐洲中產階級的性別觀念。"Mammalia"一詞的來源亦可作為推論科學並非價值中立的例證。


    2. 煽動大家來論述
    The Incitement to Discourse


    傅科否認「性壓抑」的歷史存在,他認為從18世紀以來,關於性的論述從中心分散出去了。他認為理性時代開始是個有規劃、有多種多變手段的過程,煽動大家進入論述。然而基督教把性當成告解的一部分,經常隱藏起來,談論的方式又是低聲細語、遮遮掩掩,既干擾又誘人,讓人們擔心聽不到它。不把性掩滅掉,而是把性當作一個「唯一的」祕密來剝削,以便能夠永不休止的談論它。


    3. 家庭中的工業革命:20世紀的家戶科技與社會變遷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Home: Household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20th Century


    Ruth Schwartz Cowan 藉由探討工業革命、家電革命來批判發生在家庭中的工業革命。她指出家庭主婦肩負的功能並未減少,反而增加了;身為個別工人的家庭主婦並沒有更專門化,反而需要負責家庭的各個層面,從擦洗浴室地板到與最新的兒童心理學文獻同步,全都成了她的工作。她最後指出,家庭中的工業革命加強了家務工作的情感脈絡,使得女人的自我價值取決於諸如她如何能成功地用水果在布丁上做個小丑臉。被 Betty Friedan 稱之為「無以名狀的問題」的社會通病,並不是發生在勞動無法帶來情感滿足的家務勞動者身上,而是發生在這些在她們的工作上投入過多情感、遠超過這個工作所應得的家務勞動者身上。


    4. 從創新到使用:十道兼容並蓄的技術史史學提綱
    From Innovation to Use: Ten Eclectic Theses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echnology


    一、研究技術與社會之關係,所要處理的技術必然是廣泛使用的技術。然而,大部分的技術史以及研究技術與社會之關係之著作,關心的總是創新以及新技術的出現。這樣的研究無法區別對創新的研究與對廣泛使用的技術之研究,然而廣泛使用的技術必然是舊的技術,且常被視為是過時的、報廢的、苟延殘存下來的技術。

    二、技術使用的歷史與創新的歷史,在地理、年代與社會學的面向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三、創新與技術的混淆在國族史(national histories)當中特別的明顯。但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不是世界的縮影。

    四、大部分以創新為導向的技術研究,使得一般史(general history)與技術史很難作嚴肅的結合。相反地,針對一般史的問題下手,已經產生出技術使用的歷史。

    五、「技術決定論」的命題認為:社會是被使用的技術所決定的。然而,它經常被定義為「技術創新決定社會變遷」的荒謬命題而招致抨擊。

    六、技術決定論原本是一種社會理論,而是是關於技術的理論。

    七、一種技術的普遍性不是其重要的指標。一定得把替代技術列入考量。

    八、發明創新很少導致使用,而使用經常導致發明與創新。

    九、正如我們不應混淆創新與使用的技術,我們也不應混淆知識的變遷與知識的使用。

    十、以創新為中心(innovation-centred)與以知識為中心(knowledge-centred)的技術論述,是20世紀文化的核心。

    結論
    作者認為我們的立場應該是,是要累積不同傳統而來的知識;要注意還有其他形式的理解方式;對於宣稱只有一種最佳辦法的說法,要保持謹慎戒懼;並要牢記我們已經和技術生活在一起很久了。


    5. 多元文化與後殖民世界中的女性主義科技研究
    Femin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in a Multicultural and Post-colonial World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三個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究的匯流:

    (一)1970年代以來,女性主義的六個對學與技術的研究批評焦點:

    一、科學社群結構中對女人的性別歧視。

    二、科學與科技的「應用」上特有的性別歧視。亦即過去科學與科技「應用」上的性別歧視與雄性中心主義,以及它們如何對女人不利。

    三、科學「內容」裡的性別歧性,特別是在生物學與社會科學方面。

    四、科學「意涵」(meaning)裡的性別歧視與雄性中心主義。科學並不只是一堆「事實」,它還對我們產生很多「意涵」。並不是女性本來就是如此,而是她們被認為是如此。女性主義者也發現,科學家們喜歡用階級式的、由上而下的模型來描繪自然。

    五、認識層次的問題,主要是對雄性中心主義的認識層次所提出的質疑。例如,什麼人算得上是科學的「認知者」(knower)?什麼人算得上是科學論述的「主體」?怎樣的問題才被認為是「好的」科學問題?這種認識論層次的問題,其實會造生死攸關的結果,它決定了誰生誰死,誰的問題被研究,或是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誰服務。

    六、科學教育方面。女性主義教育者把「低效率女孩」的解釋模型──即所謂女孩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科學與數學的學習,無法勝任理性與抽象思考等等,轉變成「低效率科學教育」模型──即科學教育的文本與實務。

    這六個焦點有三個主要的問題:

    一、科學與技術在全球政治經濟體制的「作用」,很少人去分析。

    二、其他文化所產生的複雜華美的「知識體系」(knowledge systems)幾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與認識。

    三、雖然女性者已經對啟蒙式的自然與科學觀批判很多,並且要區分出現代科學裡有價值的部分,但作者(Sandra Harding)認為應對這種啟蒙式與進步主義式的科學發展提出更深刻的批判。


    (二)「後孔恩」科技研究。戰後女性主義運動,與學術上的後孔恩思潮,展開對西方科學的歷史學、社會學、民族誌學式的研究。


    (三)「後殖民」的科技研究的三個部分。

    一、「比較民族科學運動」(comparative ethnoscience movement)。

    二、全球史觀中的科學與技術。

    a. 歐洲的擴張需要現代科學的知識來支撐。

    b. 現代科學與技術也需要歐洲的擴張才得以發展。

    c. 歐洲的擴張,使得現代科學得以接合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知識,因而產生了較具廣泛性的知識。而歐洲的擴張成就了知識結合的可能,讓歐洲消耗了其他文化,也有意或無意地造成了其他具競爭性的知識系統的消失。


    三、對第三世界國家「發展」(development)的批評。歐洲所謂的「發展」,也就是北半球國家對南半球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開發」,很多在根本上是「從屬發展」(de-velop)或是「惡性發展」(mal-develop)。


    三個挑戰:

    (一)持續地去指認並分析女人的科學與技術議題。

    (二)去了解科學是一種「在地知識」(local knowledge system)的事業。如果在科學是在地性的與科學如何普遍化兩種瞭解中取得平衡。

    (三)如何發展一種科學與技術哲學,讓它可以充分理解那些反歐洲中心與反雄性中心主義的知識。也就是發展反民族中心與反性別歧視式的瞭解知識與知識生產的哲學思考方式。


    6. 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The Egg and the Sperm: How Science Has Constructed a Romance Based on Stereotypical Male-Femal Roles.


    Emily Martin 論述卵子與精子在科學文獻中被人性化與性別化,指出科學家是如何把文化上的刻板印象帶入科學文獻。她指出,更關鍵的不是我們給予細胞何種人性,而是我們根本上為什麼要給予細胞人性的原因。藉由意識到我們文化正將文化圖像投射到我們的學習之中,來喚醒那些隱喻,將提昇我們探究及瞭解自然的能力,使得隱喻那種自然化(naturalize)有關性別的社會傳統的力量,得以去除。


    7. 民主、專業知識、和愛滋療法社會運動
    Democracy, Expertise, and AIDS Treatment Activism


    Steven Epstein 認為,常民參與科學,雖不是沒有風險,但的確有實質好處。

    「只依賴官方組織提供我們資訊,就是一種集體自殺」(James 1986)

    取得可信度
    社運人士(或他們當中的幾群人)成功地轉換認同:他們將自己重塑為一種新專家種類──那種能跟科學研究社群對等討論科學的常民。社運人士首先藉由學習醫學的語言及文化獲取文化上的能力,其次對外定位自己為愛滋感染者社群(或者更精確的是,當前或潛在臨床試驗主體的母體群)的集體發聲以強調其正當性,再者將方法學(或知識論)上的與道德(或政治)上的論點結合以增加「可信度」,最後利用預先存在於科學建構的裂痕而形成策略上的同盟。社運人士取得可信度後,便積極要求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決策機構中有更實質的參與。

    4/14/2008

    衝突在哪裡?

    既然有人對這個有興趣,那我就把它重 po 吧,重點在回應裡面。

    在朋友的布落格看到一篇文章,標題「納悶」,但是我看不懂納悶的地方在哪...>"<



    最近
    和朋友們
    發現一件事

    正妹
    通常都有男友

    但...
    帥哥
    不一定有女友 = =




    不懂...

    「正妹通常都有男友」 → 有些正妹沒有男友

    「帥哥不一定有女友」 → 有些帥哥(或型男)沒有女友


    這兩句不是都表示不管是正妹或型男裡都有一定的比例是沒有男友或女友的嗎?

    因為他用轉折語「但」來連接那兩句,所以我假定那兩句是衝突或對立的關係,但...「正妹通常都有男友」跟「帥哥不一定有女友」有什麼衝突嗎?



    我好龜毛喔...XD



    Jey 在回應中提到:
    在這個地方,如果「但」要成立,需要正妹和帥哥都被視為同一個種類,姑且稱為「美人」XD。

    美人包含了正妹和帥哥。

    「正妹通常都有男友」←美人通常有情人。同理,同屬美人的帥哥擁有情人的比例應當與正妹差不多,但實際上,趙你朋友的觀察,顯然是不成比例。

    那句「不一定」對應的是,「美人通常有情人」為前提的推論――「帥哥通常『也』會有女友」。



    也就是說...
    暫且先把問題聚焦在異性戀族群且一人只有一位情人(或許不符合實際,但比較好分析 XD)
    假設「異性戀女性美人擁有男友的比例明顯高於異性戀男性美人擁有女友的比例」
    那麼其隱含的意義可能為

    1. 異性戀男性美人在異性戀男性所佔的比例明顯高於異性戀女性美人在異性戀女性所佔的比例(不符合事實),且異性戀男性美人與非異性戀女性美人交往的意願低,所以很多異性戀男性美人沒有女友是因為找不到匹配的對象。
    第一個前提不符合事實,所以此種可能性不予考慮。

    2. 若異性戀男性及女性美人在兩種性別中的異性戀族群所佔的比例是相同的,且男女異性戀佔比是接近一比一,則表示異性戀女性美人的情人在外型上與之匹配(亦即為異性戀男性美人)的比例較異性戀男性美人的情人為異性戀女性美人的比例低。
    換言之,若異性戀男性美人的的情人是異性戀女性美人的比例較異性戀女性美人的情人是異性戀男性美人的比例低,則情況應該會變成「異性戀男性美人擁有情人的比例明顯高於異性戀女性美人擁有情人的比例」。

    隨便亂證:
    設 Z = 男性數 = 女性數
    X = 女性美人數
    X1 = 擁有男友的女性美人數
    Y = 男性美人數
    Y1 = 擁有女友的男性美人數
    XY = 女性美人的男友是美人數 = 男性美人的女友是美人數
    Yg = 男性美人的女友非美人數 = Y1 - XY
    Xb = 女性美人的男友非美人數 = X1 - XY

    已知 X/Z ≒ Y/Z (或許這個假設不符合實際)
    則 X ≒ Y
    且已知 X1/X > Y1/Y
    則 X1 > Y1
    X1 - Y1 > 0
    表示有很一部分的 X1其男友不屬於Y1

    X1 = XY + Xb > XY + Yg = Y1
    Xb > Yg
    XY/X1 < XY/Y1

    故得證:異性戀男性美人的女友外型上與之匹配(亦即為異性戀女性美人)的比例高於異性戀女性美人的男友外型上與之匹配(亦即為異性戀男性美人)的比例。

    這時將性少數也納入分析
    設 Xx = 擁有女友的女性美人數
    Yy = 擁有男友的男性美人數
    XX = 女性美人的女友是美人數
    YY = 男性美人的男友是美人數
    Xf = 女性美人的女友非美人數
    Ym = 男性美人的男友非美人數

    若 Xx ≒ Yy 且 XX ≒ YY
    則 Xf ≒ Ym
    X1 + Xx= XY + Xb + XX + Xf > XY + Yg + YY + Ym = Y1 + Yy
    由於 Xx ≒ Yy, XX ≒ YY, Xf ≒ Ym
    其結果 XY/X1 < XY/Y1 不變

    若再假設劈腿數可以忽略或在 X 與 Y 集合中所佔的比例相當
    則其結果 XY/X1 < XY/Y1 亦不變

    由第二個意義可知,異性戀異性戀男性美人對女友外型上的要求標準較高(至少要能與之匹配)。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是,不只異性戀男性美人,大部分異性戀男性對其女友外型上的要求較高。既然異性戀男性美人對其情人的要求較高,而數量上與之相當(假設),外型上又與之匹配的女性(異性戀女性美人)卻又不只從異性戀男性美人群中挑對象,異性戀男性美人可選擇對象便因此少於異性戀女性美人(假設橫刀奪愛的比例與成功率可以忽略),那麼異性戀男性美人有女友的比例少於異性戀女性美人有男友的比例也無可厚非。換言之,男性是較視覺的動物。

    4/10/2008

    Suhua Freeway



    The lighter side of the balance is a girl, Hualien.
    The girl does not have a mouth, she can NOT speak for herself.

    The heavier side is a dollar sign.

    Behind the balance are a group of people who look luxurious.
    They don't have ears. They don't LISTEN.
    Their eyes can only see MONEY.
    Obviously, they are politicians and bureaucrats and opportunists.

    On the left-top is a flag written with "yawreeF auhuS",
    which is "Suhua Freeway" written in a COUNTER way.




    This picture is prepared for a quiz of my oral presentation class.
    It represents to be against Suhua freeway.

    4/09/2008

    繁星計畫

    一直很想靠盃一下台灣的高等教育(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所謂菁英教育)。我不是唸台灣的三大名校台清交,又是社會所鄙夷的技職體系,狗屎讓我從某眾矢之地X科大推上四校某研究所,所以血統不純的我不是吃不到在說葡萄酸,而是立足在些微的立場靠盃。總而言之,我就是要針對微調成績、繁星計畫理念跟實際的落差靠盃。

    首先,微調成績。會微調成績的學校一定不只常春藤,也少有老師會白目到微調成績調到名次發生變動。為了少當一些或多當一些學生,或者為了成績好看,大學也會微調成績,甚至有開根號乘以十這種大幅度的「微調」。至於篡改,十之八九是為了繁星計畫的甄選,而且榜單好看一點,招生也容易一點。

    其次,繁星計畫理念與實踐。繁星計畫聲稱其理念是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剛看到它九七年榜單愣了一下,1 60頁的榜單台北縣市佔了20頁,不過台北縣市的高中生佔了全國高中生人數的三分之一,這樣的結果看似合理(參考高中概況表(87~96 學年度)),2 我沒仔細去數,大致看來各縣市的錄取人數佔榜單跟該縣市高中生人數佔全國高中生人數的比例看起來還算合理。看起來至少就繁星計畫的「受惠」人數分部而言,區域是平衡了,但是照顧弱勢呢?從它的錄取方式完全看不出來哪裡有照顧到弱勢了。完全以成績為考據,跟推甄有什麼兩樣?這是在保障有條件把成績保持在第一名的學生還是在照顧弱勢?繁星計畫各縣市的「受惠」人數照比例分部,不代表偏遠地區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因此提升,更不代表偏遠地區學生進入所謂名校的機會有因此提升,名校收到各地區菁英的機會有因此提升了。台北縣市有這麼偏遠?台北縣市的公私立高中有這麼多弱勢?名額佔了全國弱勢高中生的三分之一而且還不乏所謂的貴族學校跟明星高中(抱歉,不是針對你/妳們)。


    關於「弱勢」


    有一篇報導說常春藤高中的升學率在中部地區各校屬「弱勢」。靠,「國內升學」弱勢不代表該校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或生存競爭上屬於弱勢,尤其它又是貴族學校(如果它不是,當我沒事亂吠)。另外,我想大部分的「弱勢」族群念的大概都是職業學校,而不是普通高中。連參考書都買不起,沒錢去補習班,甚至還要幫忙家計的學生,能在國中基測取得夠優秀的成績進入「公立」高中的有多少?就讀高中或普通科後,能在一連串的考試維持優異成績去申請繁星的又有多少?所以要照顧弱勢應該去看看職業學校或國中畢業後沒有再升學的人(或許有人在這兩個族群中只看見混混跟飆仔),而在下即將畢業的學校,號稱技職龍頭的天大地大正努力封殺技職生的升學機會。

    話說回來,誰說繁星計畫的目的是要實現其理念,就像聯合國不也以維護世界和平之名行劫貧濟富之實,繁星計畫當然也可以打著「照顧弱勢、區域平衡」之名,行鞏固「菁英教育」之實。國家是為財團服務,教育也是。繁星計畫只不過就如諸多國家政策一樣,是在締造一個利於財團或富人統治的社會,繁星不過是為加速塑造M型社會盡一分力而已。對繁星失望是因為我們對它有錯誤的期望。(這一段好像太犬儒了)


    人性如此


    在回應裡面,happyjulie 提到一個有趣的結論
    為了讀到好學校,大家都不擇手段啊!

    這個結論隱含了一個假設(或許是事實):「大家都想讀好學校」

    假設這個前提是成立的,為什麼人們會「不擇手段」

    愛子/女心切
    老師為了學生好,或者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必然會利用各種管道讓學生上名校。

    恐懼
    害怕沒有好看的學歷就沒會錢途堪慮,害怕沒有好看的文憑會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當恐懼凌駕於一切(說道德會不會太沈重?)人們就會不顧一切抓住任何一根浮木,爭奪所有可能的資源,即使有人更需要這些資源。

    虛榮
    童話故事裡的皇后總是為了成為世上最美的人,想方設法除掉美麗的公主,即使公主什麼也沒做,只不過就是比較美。人就是想成為 spot light,某人眼中的 spot light,或某群體中的 spot light,或許這樣才有存在感。金融業股勵業績,出現了雙卡風暴及次貸風暴。社會鼓勵名校,名校只要第一名,所以舞弊偽造出現了。


    另一個有趣得現象出現在多元入學。多元入學本來是鼓勵有其它非「考試唸書」等才能的人唸大學,但是多元入學實施後,變成家長想辦法讓(強迫)孩子符合多元。當然多才多藝很好,我也很羨慕,只不過覺得這個現象很荒謬…


    感謝匿名網友的回應

    首先,很抱歉讓你/妳有被污名化的感覺。

    如我在本文所提到:繁星計畫各縣市的「受惠」人數照比例分部,不代表偏遠地區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因此提升,更不代表偏遠地區學生進入所謂名校的機會有因此提升

    我認為,繁星計畫如果真要實踐「區域平衡」,就不該按照各縣市高中生的人數來分配錄取名額(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而是要增加鄉村名額。畢竟都市學校的學生,尤其是明星公立高中,他們/她們用推甄或其它多元入學方案就可以就讀國立大學或私立老牌名校了。如此才能達大學教育的區域平衡,這樣對縮短城鄉差距及促進階級流動才有積極的意義,否則,繁星的實質意義不過為了從各縣市搶人而試辦的。這是我個人對教育的期望,我看著政府讓我們背債不是為了等著看現在布爾喬亞的子弟在下一個世代繼續領導社會,或者繼續佔菁英圈子的絕大多數。(我很不想用菁英這個字眼,但是這些人對社會特別有影響力,這些人的意見往往被視為民意)

    我很樂觀地相信,至少就鄉村地區而言,繁星是有正面成效的。當然,我也相信要錄取繁星是必需付出努力的。什麼考試/方案/甄選不需要?都市學子、貴族學校的子弟也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維持優異的成績。只不過繁星既然是以「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就更應該將這些名額集中在鄉村地區,就我的理解,繁星不是一個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實施齊頭式平等的計畫。我期望能有像你/妳這樣的學生受惠於繁星計畫,這不是對弱勢的同情,這是建構更平等的社會所必需。

    最後,衷心恭喜你/妳金榜題名,並祝你/妳有個愉快充實的大學生活。


    感謝 Jey 的回應

    的確,我對繁星計畫有誤解。我一直以為繁星是一個現行體制的配套措施,用來發掘非都市、明星高中的優秀學子,平衡城鄉差距,而適用對象為過去數年未曾有畢業生進入名校就讀的高中且家庭平均收入較低的縣市。這樣的認知是來自於一些標榜繁星「照顧弱勢及區域平衡功效」的新聞及公告,例如率先提出繁星計畫的清華大學還特地設立的「繁星獎學金」給「無力負擔註冊費/生活費者,或與課內外學習活動相關之特殊需求者」,另如這篇新聞穚。當然,這些都不表示錄取繁星的學生必需符合經濟弱勢及來自於管道貧乏之縣市的標準。

    我不得不承認我對繁星計畫的認知是錯誤的,對它的期望也太過苛刻。



    註:
    1    97繁星榜單

    2   高中概況表(87~96 學年度)
    96台北縣市高中生人數為 26,523,佔全國總高中生人數85,881的 30.88%。



    參考資料與延申閱讀

    常春藤校長下台 給孩子樹立榜樣
    繁星計畫只不過原本幾個拿了五年五百億的大學,自以為聰明和有社會責任,弄出來疊床架屋的入學管道。說是大方,實際上卻是要各校前百分之一的應屆畢業生才有申請資格,擺明了是假大方,真搶人。

    但無論如何,這些蛋頭畢竟是一番好意,希望能夠讓弱勢的學生有出頭天。

    可是沒想到,常春藤這種「私立雙語」高中,也利用這樣的管道來推薦學生,這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應該不錯,否則念不起這樣的雙語高中。因此,不僅他們是經濟上優勢族群,利用他人的善意,看似公平但實則排擠了弱勢學生的入學機會,而且他們竟然還偽造成績!


    繁星夜寐
    1)我認為議題只是激發思考的一個碰觸點,是進入一個天地的入口。
    2)除此,議題過於紛擾,更且,不斷反覆與冒出的快速,讓我覺得社會活像是腸躁症患者。為何是腸躁症?請見網頁說明:如果你有腸躁症,你的消化道構造是正常的,但是功能運作不正常。



    繁星計畫宗旨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由「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25 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陽明大學、長庚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元智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及中原大學)經教育部核定辦理「97 學年度大學繁星計畫招生」(以下簡稱本招生),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共同規範

    各大學之錄取原則,依序如下:
    1. 以大考中心公佈之97 學年度學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各單科或總級分之「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作為檢定標準。
    2. 以學生高一、高二各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全校排名百分比比序,百分比小者優 先錄取(例如:甲生全校成績排名前1%,乙生全校成績排名前2%者,兩者均符合 學測檢定標準,於推薦至同一校系時,則甲生優先錄取)。
    3.

    經前揭第2 項原則比序相同者,以各大學自訂之條件(學測各單科級分或總級分 成績或高一及高二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歷史、地 理、高一三民主義、高二公民等11 科各單科學業成績總平均全校排名百分比。) 比序,擇優錄取。


    常春藤高中涉偽造成績 檢方搜索
    常春藤成績造假影響學子權益 家長怒:教部須解決!
    竄改學生成績? 常春藤高中喊冤 教育部不排除減班懲處
    為繁星計畫修改成績 常春藤中學:很多學校也這樣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高中涉造假 校長恐得走路
    教育部指出,繁星計畫的精神就在提供社區、偏遠地區的優秀學生,有較多機會上好大學,即使學測成績不如都會區的明星高中,也有希望上理想中的大學校系,所以在校成績為入學基準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調整成績並非造假
    繁星疑造假》常春藤出包!老師可隨時上網改成績
    繁星疑造假》是調整非竄改 校方:別校也該查
    如果教育部撤銷學生的入學資格,會讓師長很心疼,這些孩子並沒有錯,只是報名、應考,為何要承擔這些責任?

    繁星疑造假》為繁星改成績 上榜生恐被刷下
    清大教務長王天戈表示,不要因為個案質疑繁星計畫的美意,但建議修改制度,讓更多偏遠地區的高中生進大學;該校副校長葉銘泉建議高中各班打成績前,可先討論一下,讓各班標準一致,送出成績後就不要再改,避免爭議。

    貴族學校高收費 升學率普通
    高中部設立以來,升學率在中部地區各校屬「弱勢」,排名不算太好,連中等都擠不上,基測入學成績二百廿分上下。


    台大全面清查 僅常春藤異常
    台大表示,十餘年前大學推甄上路時,即傳出有高中製造在校成績百分比、社團幹部、競賽表現等資料,台大後來一律將上述推薦資格取消,學生仍得憑學測成績篩選進入第二階段,杜絕高中竄改成績的動機。

    繁星計畫照顧偏鄉學生 三門檻把關錄取

    校方出錯 死不認錯
    我國各項升學管道都建立在信任學校及學生基礎上,但常春藤高中為了衝升學率,疑似造假、微調學生成績報名繁星計畫,已衝擊到信任基礎,還振振有詞說「很多高中都這樣」。


    常春藤9人刷下 1落榜生卻上
    常春藤高中微調學生成績案有驚人發展。繁星計畫彙辦中心台灣大學依常春藤高中提供的卅七位學生原始成績重新分發後,昨天公布結果,原錄取十一人中,九人被刷下來、一人維持原錄取結果、另一人改錄取其他志願。但原來落榜考生中,竟然有一人可以錄取聯合大學。

    何卓飛表示,繁星計畫的推動,是基於招生大學和高中間的互信原則。現在常春藤高中疑似造假成績,已衝擊到繁星計畫的公平性。

    4/08/2008

    Reasons against Suhua Freeway

    When I was little, I went to Hualien with my grandmother twice every year, for New Year vacation and summer vacation, and I stayed in my relations’ house for a couple weeks. Last autumn, I went to Hualien with friends, and I was still amazed by it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s. Now the government is going to build the Suhua Freeway for the sake of growing the economy. Some people think the freeway can save time when commuting between Northern Taiwan and Eastern Taiwan, thus more tourists will go to Hualien. Hualien citizen will also be able to commute to Northern Taiwan for work, and western industries will be replicated in Hualien. They think the freeway can reduce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outward migr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widely discussed critical reasons against the Suhua Freewa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benefits, legitimacy, and some substitutions which are better and more economical.
    First of al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uhua Freeway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and risks the lives of people. Its route passes through seventeen environmentally-sensitive areas (protected areas, Taroko National Park, development-restrained areas, etc.), and nine of its tunnels are to be constructed on geologically dangerous structures such as faults. Besides, Hualien and Taitung have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of earthquake. The safety of the freeway is unguaranteed. Similar to the Hsuehshan Tunnel, building the Suhua Freeway will cut water arteries. We will lose more groundwater and reduce the flow of water to reservoirs.1 As with Hsuehshan Tunnel, there are many unknown resistive aqueous layers; that means a tremendous amount of water will bust out if they are mistakenly drilled. Workers lives are risked due to unpredictable catastrophes as well as passengers’,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 will be gone forever.
    Secondly, the economy will not be as prosperous as the politicians have claimed. Hsuehshan Tunnel, which is 12.9 kilometers in length, took 15 years to build, and suffered many engineering accidents.2 Hsuehshan Tunnel is part of the Bei-yi Freeway, which did not bring the predicted prosperity to Yilan. After the Bei-yi Freeway was finished, the time that tourists stayed in Yilan was reduced, the rate of accommodation also declined. Moreover, the population increasing rate in Yilan did not increase as expected, and it resulted in a lot of empty buildings which were built because of the anticipation of contractors.1 Likewise, the tourism will not be benefited by the Suhua Freeway, neither will the farming industry. Considering the lost spectacular scenery, the tourism will even be smashed. The Suhua Freeway is now expected to cost more than NT$ 120 billion, yet the economic return cannot be seen.
    Third, building the Suhua Freeway is illegal. According to the aborigine basic law, when developing aborigines’ traditional land one must ask opinions of them and share the benefits with them. The freeway passes through a lot of aborigines’ traditional land, but the government did not ask their opinions at all.1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neglected the aborigines, but also offended the law.
    Finally, the Suhua Freeway is not the only option for developing Eastern Taiwa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irst choice should be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mas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example, the Taroko Train takes only 2 hours and ten minutes for passengers to commute between Taipei and Hualien, and it is already available.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y prefer to travel by car; one reason is the time cost of moving among spots is less. However, improving the mass transportation in the county can also make moving among spots more convenient. Another reason they want the freeway is to transf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andstone. This can also be done by improving the rails. Some people suggest a sea transportation solution, a.k.a. Ocean High Speed Rail,3 which can ship passengers as well as trunks and cars. Despite the conflicts and the arguments about the sea transportation solution, it is an alternative way to transport tourists and vehicles, and some people already use this way to ship sandstone occasionally. Some people suggest a so-called New Five Constructions of Hualien,4 which focuses on mas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mergency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covery such as bays. For the sak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uhua Freeway is the worst solution; it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last option or not an option at all.
    To sum up,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economic return, legitimate justification, and the fact of some better substitutions which are more feasible, I am against building the Suhua Freeway.



    References:

    1.    (2007). Slowdown, the way out of Hualien. Retrieved March 4, 2008, from http://www.pureht.url.tw/index.php, 14-21, 24-30, 31.

    2.    (March 14, 2008). Bei-yi Freeway. Retrieved April 7, 2008,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3%E6%B8%AD%E6%B0%B4%E9%AB%98%E9%80%9F%E5%85%AC%E8%B7%AF.

    3.    (April, 2008). Suggested by The Youth against Global Warming League.

    4.    (2008). New Five Constructions of Hualien. Retrieved March 23, 2008, from http://campaign.tw-npo.org/200703511050400/announce/New%20Five.doc.

    4/07/2008

    My Ideal Apartment

    My ideal apartment has to have a living room, a porch, a bathroom, a bedroom, a study room, a guest room, and a kitchen. A screen separates the entrance and the living room, thus the view of the apartment cannot be observed from the entrance. In the living room, I would like to put a couch, a table, a television, and some bookcases, and fill the corners with plants. Beyond the living room is a porch, where I would like to raise plants, it would be perfect if distant mountains or sea can be seen from the porch. Next to the living room, there are a bathroom, a bedroom, a study room, a kitchen, and a guest room, from the right to the left respectively. In the bedroom, I would like to put a double bed, a wardrobe, some bookcases, and a small side table next to the bed. In the study room, there is an L-shape desk which is surrounded by bookcases, some artistic productions, a door, and some paints or sketches if I am good at drawing. The guest room is in traditional Japanese style (wooden floor, higher than the floor outside the room, a mat for sleeping rather than a bed). In the guest room, there are some bookcases at the corners, and books arranged neatly on the walls. In brief, I want to arrange my ideal apartment as a big bookcase.

    Our Apartment

    I live in an apartment which has six rooms, with my classmates. When you entered from the entrance, you will find a porch. On the left of the porch is a corridor which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other corridor, hence they form a T-shape passage. I will mention the former on as the vertical corridor, and the latter one as the horizontal corridor. Our rooms are aligned with the T-shape passage. When you walk from the porch to the cross point of the corridors, you will find three rooms in front of you, and four rooms on your right hand side. There is a room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cross point, two rooms on the end of the vertical corridor, and the left of the two has its own small porch. The first room on the right, on the horizontal corridor, is mine. There are two rooms and a toilet at the end of the horizontal corridor, their doors formed a triangle. This flat still surprises me by its layout: crowded, but everyone can enjoy his personal space if the volume of music or computer game audio is not too loud.

    4/06/2008

    How Marxism Works

    How Marxism Works的圖像
    How Marxism Works


    Author: Chris Harman



    Full version download

    Chapters
    Introduction
    1 Why we need Marxist theory
    2 Understanding history
    3 Class struggle
    4 Capitalism - how the system began
    5 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
    6 Economic crisis
    7 The working class
    8 How can society be changed?
    9 How do workers become revolutionary?
    10 The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11 Imperialism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12 Marxism and feminism
    13 Socialism and war
    Further Reading

    4/05/2008

    巫婆一定得死

    巫婆一定得死的圖像
    巫婆一定得死
    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

    Author: 雪登.凱許登
    ★★★


    《巫婆一定得死》指出童話故事背後所隱藏的人性陰暗面,探討孩童成長過程中不斷必需面對的心理衝突:虛榮、貪吃、嫉妒、欺騙、色慾、貪婪、懶惰、孤獨、離家、疾病等。而為了使兒童心中的種種負面傾向能被處理、被化解,所以採取消滅巫婆的手段(即使就現代觀點其手法相當殘酷)。

    作者舉了很多童話故事,分析它們,也比較一些為符合政治正確而改寫的部分。童話故事是時代的產物,它們會被較符合當代文化的方式改寫、重塑。例如中世紀歐洲因為飢荒與疾病,會認為貪吃是很嚴重的惡,許多家庭為了生存,會選擇將小孩拋棄,而有【韓森與葛娜德】這類的童話故事。工業革命的歐洲因為需要兒童進工廠幫忙家計,所以會認為懶惰、無所事事是很嚴重的,而有【木偶奇遇計】、【三個紡紗女】、【胡達媽媽】等童話。近代則有如James Thurber的【小女孩與大野狼】(The Little Girl and the Wolf)、Jeanne Desy的【自立自強的公主】(The Princess Who Stood on Her Own Two Feet)等有別於傳統童話故事中女性形象的故事。

    作者認為女巫存在於童話故事中,是為了促使我們察覺在我們內心,挑戰自我形象的對抗力量。女巫象徵的是自我中壞的部分,作者認為控制與容忍自我中邪惡的部分,可能會幫助人們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長大之後,回頭看看這些童話,從較成熟的觀點去分析、批判這些陪我們長大的故事(雖然書中很多故事我完全沒聽過,不然就是只看過迪士尼版),還滿有趣的。

    4/01/2008

    從「科技渴望性別」談起

    我們的社會渴望性別,莉安.艾斯勒(Riane Eisler)在她的著作中寫道:「在女人地位較高、女性占內閣閣員幾乎一半的社會,例如斯堪的那維亞諸國,編列預算時更注重全民健保、周全的孩童照顧、父母育兒指導、多天數有薪育兒假之類的照護政策……。一國的女人地位、權力較高時,該國的整體生活品質也較高;較低時,整體生活品質就較差。」茱蒂絲.韓德(Judith Hand)在其著作中指出,播種乃是男人身為雄性生物的天職,而戰爭在人類歷史上給了男人屢行這項天職的機會。相對的,負責生養小孩的女人,偏愛穩定的社會。她主張,為了打造更平和的社會,女人必須在決策的過程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我們的社會渴望性別,我們希望社會能有更多元的價值觀以制衡以單一性別或文化為依據的決策。同樣的,科技也渴望性別。

    首先,科學知識不完全是客觀的,其中依然存在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在生物學,我們習慣將卵子描述為被動的一方,等待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精子;例如我們將自然擬人化時,習慣將其女性化,科學殿堂前所樹立的女性雕像,象徵了科學就是揭露自然的祕密。我認為,講座中所舉的生物學的例子並不能夠有效佐證科學上的性別刻板印象,因為生物界本來就存在雄性與雌性行為上的差異。科學殿堂所樹立的女性雕像的例子倒是指出了科學上的性別刻板印象,並暗示了科學界是以男性為主體,某種程度上也佐證了女性在科學史上所受到的打壓。

    女性在社會組織中受到打壓,科學界亦是如此。以產婆為例,在醫學體系,尤其是婦產科這一領域建構完善以前,產婆是女性分娩時的主要專業人員,而在醫學體系吸收了其專業及知識後,產婆的專業與權威隧受到質疑。另一例為計算員(Computers),早期女性理工學院畢業生在科技所能找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計算員,從事煩雜需要細心與耐心的運算,科技形同建立在性別剝削之上。時至今日,女性雖然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女性也有平等的機會取得高學歷與理工學位,但是女性在科學與科技領域的比例仍然偏低。我想這部分,除了性別刻板印象,女性對於選擇工作與學科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有關係。

    科技重新建構了女性身體勞動。洗衣機等家電進駐家庭後,中產階級家庭對女僕的需求減低,女僕進入工廠成為女工;家庭主婦在科技產品的幫忙下,邏輯上應該省下許多作家事的時間,然而實際上,女性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見增長,原因是女性被賦予了新的工作:養育與教育孩子。而今天,雙薪家庭佔多數的社會,女性除了社會上的工作,在家亦被要求或被期望要負責孩子的養育與教育,甚至高齡父母的照顧。這樣看來,女性在社會與家庭所付出的勞動力遠遠高於男性,某種程度上,經濟與社會節構的維持是建構在對女性勞動的剝削之上。另一例是加護病房,儀器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觀查與互動方式。我想這個例子很像馬克思所謂的「異化」,護士在照顧的是病人還是儀器?護理人員的專業是不是被量化成對儀器與藥劑的熟稔程度?若有更多元的觀點投入儀器的設計與專業認證或評鑑制度,能改善這種「異化」現象嗎?

    最後,如Sandra Harding所言:「科技太重要了,所以科技不能只讓科學家(或男人)去處理。新的理想科技社會,渴望一個更性別平等,更不建立在性別剝削上之社會。」目前而言,我們的社會在制度上算是平等了,若在實際上能鼓勵,且能有更多女性投入學術與科技,或許會有一股新的思潮挑戰主流文化,將社會帶往更理想的境界。




    這是學校辦的講座,傅大為教授主講。雖然我的報告是這樣寫,也交出去了,但是對於女性主義或女性觀點對科技能產什麼樣的影響,我沒有什麼清楚的概念,講座中也沒什麼提到,在聽講座的時候我也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問題。會更人性化?能改善「異化」或「物化」?產品會比較著重的外表或生活上的實用性?

    請問妳對科學或科技有什麼期望?
    請問女性科學家或工程師,妳對妳所從事的科學或科技有什麼期望?
    只是好奇。

    Ways to Waste Time

    “The best way to fill time is to waste it”, said Marguerite Duras. The good ways that I like to waste my time are reading, writing, and blogging. First, reading has expanded my eyes and thoughts, and I usually find fun in reading fictions, novels, social science books, prose, poems, articles, editorials, etc. A lot of the time, when I read, I get new information or thoughts; some of them hugely impact me. The impact of the stream of words may change my mind, and even my behaviors. Reading helps me examine my thoughts, and writing does as well. Writing helps me rearrange my thoughts and forces me to criticize and think about what I have read, heard, spoken, thought, and even what I have not thought. “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said Socrates, and I examine my life via writing. Finally, blogging helps me spread or record my thoughts and concerns and reach others’. Blogging enables me to reach some readers. That enables me to keep on writing, which keeps me thinking. In brief, I like to spend my time on reading, writing, and blogging because they assist me in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