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2008

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倡議在企業融資面向的運用從兩本關於「公民經濟」的新書談起。雖然從融資面向企業施壓已經不是新觀念了,我也認同這樣的行動,不過我還是有個疑問:如果企業繼續擺爛怎麼辦?

反正NGO、工會等會以「長期擁有這些企業的股票,或以基金投資人的身分要求被投資企業應該遵守社會責任。」那是不是就是說,即使企業擺爛,他們也不能拿企業怎麼樣。拋售股票嗎?那最後受害的是其他股東跟勞工嗎?其他大股東會為了股價能穩定(成長)而一起對企業施壓嗎?

像鴻海、聯發這種大企業,NGO團體有辦法取得能夠憾動股價與股東的股份嗎?如果可以,進得去股東大會,以癱瘓議程的方式向企業與其他股東施壓,企業跟股東會乖乖忍受這樣的行為嗎?他們說不定會請NGO股東離開,大不了就是法院見(說不定他們更寧願這樣)。

不過這樣一來,該企業的名聲會爛掉,就輪到消費者運動來拒絕該企業的產品、代工產品、銷售產品、服務等。但要是市場是被壟斷或寡佔,且企業依靠專利或未公諸於世的科技來保持其獨佔地方的話呢?消費者運動還有用武之地嗎?

靠立法,靠國家機器介入嗎?可是國家機器是站在資方、企業這邊的,不論是哪個政權在朝(因為要取得政權就要跟他們保持友好關係,甚至站在一起)。
##CONTINUE##
處於後代工時代的國家,品牌跟創新還沒建立,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跟高競爭力的企業還不夠多,服務業無法吸納,必然會有大批的低技術、勞力密集的勞工失業。甚至中高技術的勞工也要拼命角逐有限的、資本密集的、已轉型、轉型中或還苟活的產業與工作。

社會整體環境、勞動條件不佳,是不是最後都會選擇靠犧牲環境、勞工權益來確保企業的生存、資方資本的持續累積跟勞工的飯碗?當NGO、融資面的施壓、消費者運動夠力的時候,企業有可能改善,也有可能解散。不夠力的時候,企業繼續擺爛,視環境與勞動條件的犧牲當作必要之惡,持續循環...

低技術、低知識的勞動人口就繼續被犧牲在全球性社會達爾文主義之下,想辦法生存下去並往上爬;高知識、高資本的人口就繼續享受新自由主義跟個人主義所帶來的財富,一方面害怕被取代要想辦法維持下去,一方面為滿足無止境的欲望要累積更多的財富。

如果犧牲環境跟勞動條件,還是無法產生足夠的資本來滿足(增加中或減少中或持平的)中上階層的胃納的話怎麼辦?從中下層剽取(減少社會福利支出、勞動保障等)?從別的國家剝削(不公平貿易、剝削勞工等)?


怎麼越想越悲觀啊...XD (不想了)

當然,以上是假設在完全市場競爭不會長期存在...它會嗎?

也假設在企業、資方,或人類,不會願意負擔社會責任,或者願意負擔的無法生存。兩害相權取其輕,又兩利相權取其重,人們會為了社會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